鸡蛋在经历了去年大涨之后,今年上半年行情持续低迷,6月份更是跌至近3年来的最低点;7月份以后,蛋价出现季节性回暖,之后逐渐上行,到9月初重新进入“5元”时代。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上半年行情低迷,养鸡亏损,影响到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同时受高温天气影响,蛋鸡产能出现阶段性下降,加之中秋、国庆双节消费需求增加,促使当前蛋价快速飙升,但从长远看,鸡蛋产能过剩并没有发生质的转变,后市蛋价将呈近强远弱格局,养殖户需审时度势,理性补栏,规避风险。
前期价格低迷
供给足是主因
长期以来,国内市场鸡蛋行情随季节变化上下波动十分明显,但由于去年第二和第三季度蛋价异常高涨,带来的盲目补栏使蛋鸡存栏迅速回升,加之消费需求持续疲软,致使自去年10月份开始蛋价持续下跌,到今年3月普遍跌入“3元”时代;此后,尽管有端午、“五一”等节日带动,但终因市场供应仍然宽松,导致6月份鸡蛋价格跌至近3年来的最低点,各大主产区普遍跌至6元/公斤以下,广大养殖场、户普遍出现亏损局面。
据农业部监测,从2014年10月开始到今年6月份,全国鸡蛋零售均价连续9个月下跌,累计跌幅高达28%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3.6%,其中河北、山西、辽宁等10个主产省平均同比跌幅超过23%。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整体看,今年年初以来鸡蛋价格持续、大幅下跌,既是市场供给充裕的表现,也是市场需求不足的现实反映。
首先是蛋鸡存栏增加,鸡蛋供给充足。据悉,由于去年第二和第三季度鸡蛋价格持续走高,许多养殖户受高蛋价的利益刺激,在去年秋季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大量补栏雏鸡,导致蛋鸡存栏量从上年底开始恢复到常年水平之后不断增加,从而带动鸡蛋产能明显提高,而春节过后,市场对鸡蛋的需求进一步减弱,必然造成供大于求;同时,由于去年普遍赢利,养殖户抗亏能力有所提升,导致四五月份对高峰期产蛋鸡淘汰有限,市场供给更为宽松,鸡蛋价格一路大跌。
其次,经济增速放缓,致使消费需求不旺。受食品销量下滑影响,鸡蛋原料的需求明显减少,食品厂对鸡蛋的采购也大幅减少;同时,餐饮业的不景气,鸡蛋消费也有所下降,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外出务工农民回流影响下,群体消费力不断减缓,节日效应对鸡蛋需求的拉动作用逐渐弱化。
同时,养殖成本下降,也为鸡蛋价格提供了回落空间。随着玉米、豆粕、蛋鸡配合饲料价格以及商品代雏鸡价格的走低,蛋鸡养殖成本下降,给蛋价持续、宽幅回落提供了空间。
据农业部定点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第1周(采集日为9月2日),全国玉米平均价格为2.42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了0.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全国豆粕平均价格为3.27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了0.6%,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1%;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03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了0.3%,同比下降了5.3%。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