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地特色农产品相继成熟上市。近日,记者深入一线,探访板栗、白姜、香榧等特色产品市场行情,分析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之道。
最近,又到了白姜集中上市的季节。光洁白嫩、气味清香的铜陵白姜堪称生姜中的“白富美”,但受外地生姜冲击,市场占有率和价格普遍不高。做大白姜产业,需立足科技创新,扶持壮大现有生姜加工龙头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创优白姜品牌。
形美味佳品优,白姜开市吸引八方来客
9月22日,正值一年一度的白姜开市,记者来到铜陵县天门镇中华白姜文化园时,现场销售区已经陆续来了很多姜农,不少市民趁着开市前来采购新鲜白姜。此外,还有一些来自池州、繁昌、无为等周边县市的外地人专门赶来买姜。
“我准备买100斤,拿回去腌制,顺便也送下家里的亲戚,我们吃姜的习惯已经有很多年了。 ”市民王女士边挑选生姜边告诉记者。
形状修长犹如人手指、色白肉嫩味道清香……铜陵白姜因肉质脆嫩、汁多渣少闻名遐迩,享受“中华白姜”之美誉,曾荣获新加坡、泰国等国际食品博览会的重要奖项,栽培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铜陵白姜先后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之所以品质上乘,形美味佳品优,缘于铜陵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再加上千年传承的种植技艺,包括姜阁育种、高垅栽培、搭棚遮荫,才能孕育出这种品质的铜陵白姜。”铜陵市生姜协会会长王纲英告诉记者,铜陵白姜属食药两用型和加工食用型品种,食药同源,经研究证实具有保健抗衰、抗癌等功效。
记者注意到,开市现场人头攒动,不断有车辆进来,另外还有部分姜农挑着刚拔出来、还没有去掉秆的生姜过来卖。“铜陵白姜色泽好,吃起来口感比北方姜好很多,我每年都要买百余斤左右带回去,今天特意开车过来的。”来自无为县的阮先生说。
据了解,为方便市民买到货真价实的本土白姜,铜陵市在城区11个菜市场设立生姜直销区,并开展白姜进省城活动,扩大白姜的品牌影响力。
外地生姜涌入,市场份额被明显挤占
“白姜多少钱一斤? ”“6块钱便宜卖了,买得多的话,5块钱一斤也能称。 ”一位姜农对前来买姜的市民说。
“前期下雨,后期天气干燥,今年白姜亩产两千公斤左右,但卖不上价。去年还可以卖八块一斤,现在只能卖五六块钱。 ”姜农侯翠花说。一旁的种植户盛昌明分析道:“外地生姜大量涌入,基本上两三块一斤,虽然品质没铜陵白姜好,但有些消费者更看重价格。 ”
据介绍,铜陵白姜的主产区在铜陵县天门镇、西联乡和郊区大通镇,目前整个铜陵市的白姜种植面积约在2万亩,按照平均亩产量1500公斤来算,该市的全部供应量约为3万吨。
“铜陵市有70来万人,白姜供应量满足本地已绰绰有余,但铜陵白姜在本地市场占有率却并不高。 ”王纲英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山东以及我省阜阳等北方生姜产量大,价格低,大量涌入本地市场,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那么,城区菜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何?记者走访了多家市场,发现有铜陵白姜和外地生姜同场售卖。唯一有区别的是,本地姜农都挂有统一的标牌,在划有本土白姜的区域内,由专人集中管理。“外地姜卖两三块钱一斤,铜陵白姜需要五六块钱一斤。市场竞争之下,我们有时候不得不降价,不过也有人识货,专门来买白姜,总体来说生意还算过得去。 ”一位姜农说。
“设立直销点,给姜农发放直销证和正品白姜包装袋,并与其他部门协作,派人巡查,防止假冒生姜鱼目混珠。 ”王纲英说。
据铜陵市生姜协会调查发现,铜陵白姜在外地市场也未站稳脚跟,究其原因是少数姜农为了短期利益乱用化肥,影响白姜品质,也有个别将外地姜掺杂在白姜中一同叫卖,破坏铜陵白姜形象。
小生姜大产业,让铜陵白姜真正走出去
近年来,铜陵白姜产业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白姜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除传统糖醋姜、盐渍姜、酱姜,还开发包括姜茶、白姜口服液、白姜喷剂、洗发水、精油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深入挖掘白姜价值。 ”铜陵白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苏义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