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从事生猪养殖的上市公司牧原股份,曾经披露详细的月度销售数据,可以清晰看出去年以来生猪价格变化:2015年3月,公司生猪平均销售价格(毛猪)每公斤仅11.22元,4月上涨到12.68元,5月为13.97元,6月为15.14元,7月为17.11元,8月为18.10元,直到9月才稍有回落,但很快又重返高位并持续至今。 在资本市场,拥有生猪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也正在享受这轮猪肉价格上涨的红利。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等养猪上市公司业绩爆棚,净利润普遍呈百分之几百的增长。 中国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温氏股份2月22日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482.34亿元,同比增长24.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76亿元,同比增长126.16%。其中,养殖业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高达223.18%。 良好的业绩也让温氏股份创下了创业板的“新神话”,眼下其总市值超过1500亿元,不但远超乐视网、东方财富等知名创业板公司,甚至超过了主板的中信证券、中国中铁、平安银行等大型公司。 且温氏股份的产能仍在扩张中,公司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年上市肉猪3000万头。除了温氏,多家养殖企业纷纷大举扩张养猪规模。未来3~5年,中粮集团、牧原股份均提出规划500万头的目标,正邦科技、雏鹰农牧则规划了1000万头。 然而,在“养猪神话”持续高涨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前几年因猪价低迷所陷入的行业集体亏损。2011年猪肉价格飞涨,导致各路资本竞相进入,结果产能严重过剩,猪价随后持续几年大跌。到2014年,从事养猪的上市公司牧原股份、大康牧业、雏鹰农牧等业绩大幅下滑,四川生猪养殖和屠宰上市公司高金食品,更是被战略重组变身为影视传媒公司。 养猪大户郑典金和杨益东均认为,目前规模化养猪门槛很高,动辄就是几百万元的投入,一些大型养猪场甚至需要上千万巨资投入,还不能马上见到效益,且必须承受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因此养猪户的淘汰率也非常高,不建议外行轻易跟风入场。 本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