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国家调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与市场分析

时间:2017-02-25 13:25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发布新闻: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7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发布新闻: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7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0元、136元和150元。

  与2016年相比,今年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3个品种依次下调了3元、2元、5元。从2008年开始,国家连续7年上调稻谷的最低收购价,2015年未做调整,2016年仅是早籼稻下调,中晚籼稻和粳稻保持不变。今年是2004年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以来的首次全面下调。多年来,国家通过多次上调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有效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与收入。

  但与此同时,稻谷价格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带动下逐年上扬,大米市场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由于近年国际稻米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国产大米与进口大米的价差逐渐拉大,2012年以来进口量大幅攀升。在国产稻米市场份额受到挤占的同时,国内稻谷库存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在这种情形下,国家对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了调整,同时由于稻谷是口粮品种,在口粮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国家安全战略考量下,政策的调整以稳为主。而且从近两年的连续下调稻谷保护价看,国家已经做好了粮食改革的全国大调整布局。

  综合近期各类粮食品种的调整来看,从分阶段下调玉米临储价格、保持小麦托市价格不变,到缓步下调稻谷托市价格,均体现出国家对于主粮品种所采取的“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长远考虑,完全符合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总体要求。市场分析认为,有保有放的价格调整、顾全大局的政策措施,体现出国家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农民利益,有助于守住粮食自给和耕地保有两条安全线。预计本次稻谷最低收购价的缓步下调,不会让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本旬,稻谷市场仍然坚挺。监测显示,市场上零星早籼稻收购价格在1.28元/斤左右,中晚籼稻价格在1.26~1.43元/斤,均价1.35元,环比基本持平。优质品种,黄华占每斤价格在1.41~1.5元,外引在1.55元左右。据加工企业反映,企业间抢购好粮的现象较普遍,将进一步炒高优质粮的价格。

  业内人士分析,2017年早稻市场仍较低迷,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的可能性较大。

  

  (负责 刘龙恩   编撰 詹超)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