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专题 >

我国粮食安全相关问题分析- - 粮油市场报主办(2)

时间:2015-01-28 10:28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二是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且浪费严重。人口数量的上升是拉动粮食消费量增加的最直接动力。从1949年5.4亿到2013年末的13.6亿,我国人口增长了1.5倍。到2020、

  二是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且浪费严重。人口数量的上升是拉动粮食消费量增加的最直接动力。从1949年5.4亿到2013年末的13.6亿,我国人口增长了1.5倍。到2020、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4.5亿和15亿,人口增长将导致粮食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另外,彻底解决目前仍处于营养不良甚至饥饿中人口的吃饭问题也是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任务。与此同时, 我国已进入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拉动力。由于肉蛋奶等食物均需粮食转化, 表现在饲料粮和其他食物消费会明显增加, 因消费结构升级产生的增长将会占需求总增量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 我国居民普遍缺乏珍惜粮食的观念,粮食损耗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农户储粮损失每年约达1600万吨左右, 运输装卸中的撒漏损失每年达800万吨左右, 加工环节每年损失达130亿斤, 全国每年餐桌浪费的食物相当于1800-2200亿斤粮食。

  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从长期看,我国将存在三个方面的耕地压力。一是城市扩建、新城镇建设和交通发展等的直接占用。二是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和不断增加的城镇居民,对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日益增加的需求,与种粮争地。三是耕地有效耕层日渐变薄, 土地质量严重降低。另外, 水资源对粮食供给的制约问题日益突出。根据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726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加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出现的粮食生产中心北移,无疑将进一步加剧粮食生产主产区缺水的矛盾。

  四是种粮比较效益持续偏低。从事农业劳动的机会成本增加,大量的优质劳动力离开农村。种粮的比较收益远远低于种植经济作物和养殖业,迫使部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甚至退出种植业。农业劳动力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现象,显示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投入不仅面临着数量减少,而且面临着劳动者素质降低的双重问题。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以及种植业内部的竞争,抬高了土地租金,增加了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 成为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2004开始,财政“三农”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各项补贴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种粮农民的收益,激发了种粮积极性,但一旦政策支持强度减弱,或惠农政策不足以弥补市场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效益损失时,粮食生产就可能会出现波动。

  四、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从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事关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全局和影响长远的战略构建。

  一是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围绕提高单产,加快品种改良,推广实用技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粮食增产能力。根据区域特点和比较优势,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的集中度,培育有竞争力的粮食产业区。

  二是注重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重点推广节约型技术,加大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普查与分级管理,建立预警机制,创新修复技术,探索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分,建立禁产区补偿机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能源生态工程, 培育农村生态文化,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

  三是鼓励新型经营体系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元化的规模经营,加快要素的市场取向改革,营造农业创业就业环境以及积极引导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更多向农业农村流动,营造农业创业和就业的良好环境,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引导工商企业规范有序进入现代农业,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