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模式。通过开展大豆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探索建立小麦-大豆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实现周年创高产,节本又增效。技术内容包括:选用高产优质食用大豆新品种,集成麦茬免耕覆秸精播、高效减量施肥、病虫综合防控、除草剂安全施用、低损机械收获、品质全程监控与评价等关键技术。 三、预期目标 促进非转基因高蛋白食用大豆发展,进一步提高大豆单产品质,降低大豆生产成本,发挥大豆生态效应。具体目标如下: (一)产量目标 力争每个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200公斤以上。 (二)技术目标 总结制定东北春大豆和黄淮海麦茬夏大豆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4套。 (三)效益目标 示范方在实现产量目标的基础上,减少化肥用量10%以上、农药用量10%以上,节省增效15%以上。 四、补助标准 该项目共计安排资金560万元,用于示范方建设补助。其中,每个示范方补助资金20万元。具体包括: (一)设备费。主要用于示范方农业机械的改制、维修,合计1万元。 (二)租赁费。主要用于示范方耕整地、播种、田管、收获等机械动力及机械租赁、燃油消耗费用,合计3万元。 (三)生产资料费。主要是投入到示范方的种子、肥料、农药及其他生产资料的费用,以及土地租赁费用,合计10万元。 (四)测试化验加工费。主要用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和大豆品质的检测分析所需的水、电、气、暖消耗,分析资料制作、印刷等费用合计1万元。 (五)差旅费。主要用于项目实施人员开展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发生的差旅费等费用,合计1.5万元。 (六)劳务费。主要用于支付参加项目实施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临时聘用人员或季节性雇工的劳务性费用,以及专家咨询费,合计3.5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相关省(区)农业部门要成立项目实施指导小组,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指导试点县(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任务到县、责任到人。试点县(场)要把大豆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作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成立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创建、高质量推进,有力有序抓好各项措施落实。 (二)制定完善方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农业部大豆专家指导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相关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科研院所专家,制定具体技术方案,集中力量攻克影响单产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和环境改善的技术瓶颈,因地制宜集成组装区域性、标准化、可持续技术模式。 (三)开展协作攻关。打破单位、团队和地域限制,根据任务实施需要,集中多学科大豆科研和推广力量,建立联合攻关团队,依托大型农场和新型经营主体,分区域、分品种、分类别开展技术研究,强化技术集成和示范展示,发挥项目对大豆全产业链的技术支撑。 (四)强化监督管理。项目实施期间,实行工作进展定期汇报制度,及时跟踪调度项目执行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 (五)做好总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大豆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地方农业部门开展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扩大示范效应,营造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