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说到这里,我觉得不得不说一下我们同学没特别喜欢吃的辣皮,辣皮的包装上往往写的很诱人,画的很诱人。但是其实他里面有很多不合格的物质,同学们吃了对你们的健康成长 非常不利,我们要远离这些不健康不安全的食物。 对于刚刚我们说的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我们工商部门处理。 第三、你们购买散装食品时要做到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慎用塑料袋。 2、塑料袋不可盛放高温食品。 3、要注意尽量少用色泽鲜艳的一次性吸管、塑料杯。 4、要注意查看销售环境是否干净整洁。说到塑料袋我这里要重点讲一下,我在在平时经常看到很多同学滚烫滚烫的早点用塑料袋装着,这个其实是不安全的。目前,市场、街头小店、大排档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吸引着我们众多的同学,大多数经营者都是用塑料袋套在碗上盛装食物的,这样看似卫生,实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008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塑料购物袋强制标准,规定用于盛装直接入口食品的塑料袋,原料必须符合食品级要求,且在产品上注明“QS”标志和“食品用”或“食品专用”等字样。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要注意盛装食物的塑料袋是否符合标准,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二是食品级塑料袋不可盛放高温食品。经营者经常用食品袋盛装包括一些麻辣烫、热汤等高温食物。在此,我们提醒同学们食品塑料袋不宜盛装高温食品,因为当食品达到一定温度时,塑料袋里的有毒成分就有可能会渗出,从而污染食物,对人体造成危害,即使是用食品级塑料袋盛装,长期食用也很可能使身体摄入毒素。【学校食品安全演讲视频】 三是要注意选用一次性塑料碗、纸杯、塑料杯、吸管等。同学们对盛装食品、饮料的一次性塑料碗、纸杯、塑料吸管要慎重选用,有关方面曾对一次性塑料碗、纸杯、塑料吸管进行比较试验,实验结果显示,三成纸杯、塑料杯、吸管样品质量不完全符合标准,人工合成的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又极具毒性的色素可导致腹泻,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有些色素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所以同学们应尽量减少色泽鲜艳的一次性吸管、塑料杯的使用,尽量不用塑料杯、吸管喝热的饮料。 四要注意查看销售环境是否干净整洁。购买大包装食品拆装销售、糕点类食品散装以及现场加工制作销售的食品 时,要注意看经营者是否具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洗涤、消毒、储存和温度调节等设施或设备,对于生产经营环境狭小、混乱,无法保障食品安全的,我们要慎重选择。 五要注意经营者操作是否规范。《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经营直接入口食品和不需清洗即可加工的散装食品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这些食品时,必须观察经营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否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直接入口的食品时,还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销售工具,要有明示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一旦发现从业人员未佩戴口罩、手套和帽子,或在佩戴手套的时候拿杂物等致使所售食品存在被交叉污染的不当行为,我们就要小心一点啦。 六要注意查看食品标识是否完整。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经营者贮存、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和包装容器外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消费者在购买上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标签标志,对于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或标签标志中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内容不齐全的食品,要慎重选购。此外,消费者要索取和保存购物凭证,(购物小票)以便于有问题的时候申诉和投诉。 第四、同学们不要购买过期食品,因为过期食品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保质期,食用就不安全了,吃下去会导致腹泻或食物中毒。按国家标准,如牛奶、方便面的保质期是6个月。 第五、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同学们记住《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慎重购买:“艳、白、反、长、散、低、小”食品。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我们很多女同学自己很爱美,也喜欢颜色鲜艳的食品,但是今天以后你们要知道颜色鲜艳的食品不一定是好的。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遇到类似的情况同学们就要留个心眼,这些食品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的产品、“小”摊点的销售的食品,这类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食品安全保障性不强。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