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 食品安全 来源:中公教育 时间:2010-11-09 电邮给朋友 写信给编辑 公考门户中公教育 【关键词】 地沟油、一次性餐盒 【背景链接】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实施。此次食品安全法修改的重点是如何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三鹿奶粉事件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问题,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包括: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和摊贩的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食品召回制度、食品检验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 2010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对外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 打击力度。 【典型事例】 ● 2010年02月,武汉农业部门检测发现,来自海南英州镇和崖城镇的豇豆含有禁用农药,遂宣布自2月6日起,3个月内禁止海南生产的豇豆进入武汉市场,检测合格后方可再进。此后,武汉共销毁有毒豇豆3000多斤,阻止近2.5万公斤海南豇豆进入武汉市场。 ● 2010年3月,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披露,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 2010年初,经相关部门对一次性餐盒的检测结果发现,一次性白色塑料餐盒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餐盒150亿个,“合格率还不到一半”,而在这些不合格的餐盒中,正己烷蒸发残渣和乙酸蒸发残渣均大幅超标,这意味着,每一次吃饭都是在赤裸裸的“吸毒”。同时,我们平常使用的纸杯、塑料杯和矿泉水瓶都可能隐藏着致病风险。 【标准表述】 [原因] 食品安全成为治理难题,我们很多时候只能赤裸裸的“吸毒”。至今的根源在于制度层面,从根本上说,凸显的是政府餐饮食品监管中的无效和缝隙。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多头管理导致“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 二是政府部门缺乏积极治理的自觉性,监管不力、审查不严、打击不到位。 三是法律不健全给了生产者可钻的空子,相关规定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 归根结底是缺乏问责,监督力度不够。不仅要完善法律,也要保证现有制度的执行,需要国家进一步大力投入,也需要卫生、质检、工商几个部门的联合行动。 [深度阅读] 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需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食品安全法》是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而出台的一部重要法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可是之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所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需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是《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特别是去年三鹿奶粉事件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给国家声誉和政府形象带来了恶劣影响。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制定《食品安全法》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法制化的手段,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是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始终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上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约束行业自律,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