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热点扫描-->热点扫描
各地开展食品安全的经验做法
由于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法律、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正成为威胁农村居民健康的重大隐患。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表示,将建立符合农村食品市场特点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监管二司司长张靖表示,目前农村食品行业整体水平较低,食品安全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尤其是一些新业态的出现也给农村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隐患。流动摊位等经营业态缺乏监管,网络销售食品还缺乏针对性的监管规范,部分地区对农村食品还存在监管认识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以下是各地针对开展食品安全的经验做法: 四川省:从多方面规范景区食品安全管理 一、问题野菜不得端上景区餐桌 在一些景区周边,部分农家乐为招揽食客,往往会打出野菜、野果、野蕈,甚至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招牌。然而,这些不明食物一旦端上餐桌,会存在着食品安全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办法》中明确规定,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加工制作存在安全隐患的野菜、野果、野蕈和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二、旅游景区不得超能力接待 三、景区评级要看食品安全指标 《办法》规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旅游景区等级评定、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旅游餐馆等级评定工作时,应将其餐饮食品安全状况列入评定项目,并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意见。 唐佑军说,今后,景区的酒店、旅游饭店要想评级,食品安全的各项指标将会作为重要的参考内容。但评级是由专门的主管部门负责,并不意味着凡食品安全指标不达标,就会被降低星级。食药监部门不会插手酒店、饭店的星级评定,但可以提出意见。 四、不合格餐馆将退出景区 《办法》规定,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景区内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同时,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此外,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应当建立景区内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退出机制,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停止其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 唐佑军说,所谓的退出机制,有两层机制。一是,一旦食药监局发现餐饮单位有大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依法吊销其餐饮服务许可证。二是,如果景区内的餐饮服务单位如果有食品安全不达标、投诉举报过多的情况,景区也可以责令其退出景区。 五、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办法》明确,发生旅游景区食品安全事故时,事发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指挥下,按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及时做出反应,采取措施依法处置。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湖南省:部署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湖南省长杜家毫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强调,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三、严格落实市县责任,进一步明确各地市州长、县市区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四、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资源整合,不断健全技术支撑体系,着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五、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市民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防范意识。 贵州省:建食品安全云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河南省:成立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保障“舌尖安全” 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作为省政府食安委的决策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围绕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对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政策建议;开展分析评估、应急处置;参与食品安全新闻宣传和教育培训等工作,在风险交流、科普宣传、引导公众理性认知方面积极传递正能量。 江苏省:部署保障食品安全工作任务 ,江苏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障食品安全的部署要求,研究部署江苏省食品安全工作任务。 海南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海南食药监局还通过全省同步的视频会议,安排专家教授和业务骨干向全省食品生产流通监管人员及相关食品品种生产经营者讲解各项规范管理清单操作规范及要求,使监管人员对监管内容要求更加明晰,经营者也懂得了问题所在,便于有针对性地改进加工工艺,规范经营管理。 云南省:拟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