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资讯 >

两会看三农

时间:2015-03-09 11:14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第一篇:代表委员的农业梦 编者按: 从今天开始,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大幕。来自全国的代表、委员齐聚北京,为新常态背景下改革发展的中国建言献策。 今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篇:代表委员的农业梦

编者按:从今天开始,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大幕。来自全国的代表、委员齐聚北京,为新常态背景下改革发展的中国建言献策。

今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等3个“之年”,在此背景下,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又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这让今年的两会中“三农”问题一开始就倍受关注。

今年两会5000多名代表委员,相当一部分人是来自基层农村的代表 和 来自农业界的委员,对于新的一年三农发展,这些代表委员有哪些梦想和期盼,又带来了哪些议案和提案?今天的《两会看三农——2015,我们的三农梦想》第一篇:代表委员的农业梦。

央广网北京3月3日消息(记者刘璐)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距离政协开幕还有半天时间,北京各驻地的委员代表们也都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对于5000余名代表委员来说,此次两会,是他们作为本届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第三年了,与前几年相比,他们更加成熟、更具责任意识。

“你问农业方面?三农当然是重中之重。”几乎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都会从这一句开始谈起。全国政协委员 张改平告诉记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不变的仍是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切和关注。

张改平:“我是农业界的委员,同时也是河南农业大学的校长,所以我主要关注的是粮食核心区的建设,农业安全发展。我们国家土地资源有限,事实上我们国家食品的供给安全已经是一个刚性的矛盾,缺口非常大,每年进口非常多。必须大力的发展农业现代技术以提高食品的供给,保障我们十几亿人都有饭吃,能吃得好。”

同样的观点,在全国政协委员 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看来,便更为具体。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粮食实现连续十一年的增长,粮食的总产突破了六亿吨的大关,这是很不容易的,但要保持这一现状,并向数量、质量、效益三者并重发展,还要提高单产亩产效率的提高,即发展培育优质的良种。

刘昕:“我今年提交了几个提案,是解决种子问题,大家知道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我们国家仅仅只有43%,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到了60%以上。比如玉米亩产我们目前只能达到390公斤,但美国现在是690公斤。所以我们国家目前在育种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国家在这方面,在育种方面是不是能形成育种的科研体系,建设由政府领导、由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构成的资源集中、分工科学的商业化的育种技术的合作联盟。”

良种是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的基础。但是想要创造更大效益,还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全国政协委员王继亮在到北京参加两会之前,特地到新疆调研了棉花和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状况,他说,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他所关注的农业问题。

王继亮:“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这方面的发展,这两年一直是我们的一个热点问题。首先我们的农牧副产品,要把它进行一个加工,加工之后增值,这个再能够出去,形成一个产业链,不是卖原始的产品。所以你看我们非常有优势的像棉花,像我们一些干鲜果品,这些东西如果不加工的话出去,还依然是一马车不如人家一麻袋。所以我们致力于把我们现代化的农业能够做的更好,使我们生产力的水平提高。”

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在农业技术现代化,而实现农业技术现代化,核心在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表示,多年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并未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这次,他要为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发声,他建议加强县级及以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吴鸿:“我们好的技术好的政策,最后要到生产一线,发挥作用的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都在强调,这里面也有很多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转型极大的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但在谈到农民收入的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谈到,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这名德高望重的老经济学家把农民增收作为心头的头等大事,也为农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厉以宁:“产业化、现代化,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主要是三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农民办好家庭农场,家庭农场需要高技术,家庭农场能够增加生产;第二个在有些地方适用合作社,农民组成合作社,包括用拖拉机他组成合作社来用;第三个就是农业企业下乡,帮助农民,带资本下乡,带技术下乡。”

在今年的一号文件当中,专门提出要“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无锡山联村副书记朱虹,期待今年的两会上,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乡村基层法治建设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朱虹:“我这次关注的就是关于现在农村立法的这一部分。因为现在不是也在讲依法治国吗?但是我觉得在农村的管理、建设中,也应该有农村的基本法律,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也应该有法可依,所以我觉得应该加快完善农业、农村的法律体系。”

站在“十二五”的收关之年,遥望“十三五”下一个五年的规划蓝图,代表委员们纷纷深感责任更加重大。经济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委员代表们更应当切实履职,汇聚民智,积极参政议政,才能真正不负众望,绘制我国三农改革发展的梦想。


第二篇:现代农业离咱有多远?

编者按:说起今年全国两会的关注热点,三农是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于当下三农领域的哪些方面最为关心?又都持有什么观点呢?今天的“两会看三农”,咱们来说说发展现代农业的话题。

今年的一号文件第一条就提出“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但是,现代农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在具体农业生产中,如何实现“现代化”?对于这些问题,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各自有不同的探索和思考。

央广网北京3月4日消息(记者许伟)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

马瑞强:“我今年带来的是,关于加大对规模化农业土地整理、高效节水,农电配套支持力度的建议。”

与过去两届参加全国两会不同,全国人大代表马瑞强这次并没有带来自己种植的“水果玉米”,只是带来了一份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这位80后代表戴着金丝边眼镜,一脸书生气,说起现代农业来却头头是道。

马瑞强:“现代农业,我认为它应该是规模化、当然是含有高科技,科技因素在里面的现代农业。我们做的水果玉米实际上是新品种的引进,做的过程中就要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使用大型农机,培养职业化的队伍,我们希望用工业化的思维来做农业,更精准、更标准。”

马瑞强是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马瑞强水果玉米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水果玉米”品种是马瑞强在读博士期间就致力研究的项目。马瑞强博士毕业后,通过土地流转在家乡种起了“水果玉米”。马瑞强说,自己无论是科技运用还是经营理念,都在走现代化农业的路子。

马瑞强:“2014年我们自己种植的基地2000亩,发展订单农业8000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实现规模化。另外我们组建了大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一支职业化的农民队伍,我想这应该算是现代化的范畴吧。”

现代农业是热门词汇,那么到底什么是现代农业?简单的说,就是要从追求产量和依赖消耗的粗放型农业向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转变。

从词汇概念再回到马瑞强的农业合作社,培育新品种“水果玉米”就是应用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对作物品种进行了改良;而通过大型农业机械来平整土地,就是利用了现代工业的成果来助力农业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是一种现代化的经营手段。这些都属于现代农业理念。

通过新品种玉米种植,机械化的运作,加入到马瑞强合作社的社员们享受到了现代农业给他们带来最实在的好处。

“最近几年一直做水果玉米的推广,我们的面积越来越大,是因为它确实给种植的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每亩地的收益比普通的玉米增收两到三百块钱。”

都知道现代农业好,可总结自己的实际经验,马瑞强认为,再好的理念如果没有人接受,再高科技的农业设备没有人来操作,发展现代农业都无从谈起。

马瑞强:“像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我们的数据整理,分析,研究,还有我们的新技术使用,因为他之前没有做过这些事,所以这个过程中要慢慢培养他们往这个方面走,但是他们在思想观念上老接受不了这个东西。”

与马瑞强有着同样的忧虑。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吴沛良说,要想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得靠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而这恰恰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最大的瓶颈。

吴沛良:“对发达地区来讲,确实是,谁来种田?怎么种田?就是面临着的十分紧迫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大量农村有文化、有劳动力的人往二、三产业转移,那么发展现代农业也需要人才,也需要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懂技术、会经营、能开拓的人来发展现代农业。”

如何解决“人”的问题,按照江苏的做法,吴沛良总结就是“提高老农民、培训新农民、吸引有智慧的农民”。

吴沛良:“提高一批老农,这些老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们有经验,所以提高一批老农;第二培育一批新农,就是职业农民,他们哪里来,就是出去打工的,但是他们又融入不了城市,积累了资本,开拓了眼界,有市场意识;三就是智农,有智慧的知识分子,但是政策上要有吸引的政策。”

发展现代农业,光有人还不行,还要有土地制度的变革。全国政协委员王继亮指出,新疆建设兵团之所以机械化程度很高,与土地的集约化分不开。

王继亮:“在农业现代化里面机械化来说,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全国它有一个规模集约经营的优势,所以这个不说领跑吧,应该说还是有优势的。所以我们致力于把我们现代化的农业能够做的更好,使我们生产力的水平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吴沛良认为,在江苏,情况又不一样,当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要想集中规模种地,必须通过土地流转和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实现。

吴沛良:“那个这个地,就是我们现在搞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我们有两种规模经营,一种是土地流转,一百亩到三百亩,还有一种是土地一家一户不动,但是我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统一良种啊、统一栽培啊、统一植保防治病虫害啊,生产的农产品也是一样的。”

土地形成规模,有自己的职业农民队伍,再加上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包括后期的销售与经营,诸多要素逐渐勾勒出现代农业的蓝图,这也是全国人大代表马瑞强对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期待。

马瑞强:“我的梦想就是做职业化农民的带头人,领着一帮职业化的农民种着很多农民种不了,闲置的或者流转出来的土地,也许是几万亩,也许是几十万亩。”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