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今年年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向多家危化品物流企业发放434份调查问卷,实地走访53家危化品物流企业,调查结果发现危化品运输安全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危化品物流是物流行业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相对于普通物流更加需要全面、准确、可靠的信息管理和控制,运作过程中对仓储设备、车辆运输资质、驾驶员和管理人员都有着严格要求。这就使得危化品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较高,管理难度较大。 但目前我国现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行业集中度低,中小型危化品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占了整个行业的“大半江山”。“乱”、“小”、“散”的现状导致行业里经常出现恶性竞争的状况,而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企业对危化品仓储运输设备的投入和安全培训不够。相关操作人员不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事故处理方法,导致发生事故时无法采取正确措施,错失抢险时机。 据悉,调查问卷还发现在危化品物流中同样大量存在超载超限现象,有不少危化品仓储企业未按规定的分类储存或仓库间距不足,在配载中也存在与普通物品混装甚至有毒物品与食品混装的现象。 据悉,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危化品生产和应用大国,每年通过道路运输的危化品已经超过3亿吨,每年货运总量的3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保证危化品的仓储运输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刘宇航表示,我国危化品物流管理工作刚刚起步,而发达国家危化品物流管理政策鲜明,效果较好。比如,美国以立法严格为特点,除本国立法外,还结合美国国情及国际规则进行修订,更加严厉地对危化品物流责任与处理加以明确:日本以严格流程管理为特点,重视对危化品物流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以运行管理员制度为主线,强调运输驾驶的责任,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德国和加拿大以立法和机制完善为特点,一方面以法律的形式细化、明确道路危险货物包装、仓储、装卸、搬运、运单填写、运输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及各作业或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另一方面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事故救援体系。 参照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目前我国也在探索对危化品物流管理思路。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危化品物流运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若按照这些法规和标准,企业内部也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从理论上可以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但不排除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误差。”刘宇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