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农垦经济 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王宇、刘羊旸)《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日前印发。当前缘何要对农垦进行改革?改革发展将沿着怎样的路径推进?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需要哪些政策支持?新华社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把农垦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当前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韩长赋:历史上农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作为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农垦已经具备了承担更加重要历史使命的基础和条件。但农垦还存在经营机制不够灵活、社会负担依然沉重、政策体系仍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从中央层面对农垦改革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意见》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明确农垦战略地位、改革方向和发展措施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垦事业特别是对新时期农垦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农垦改革对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垦改革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国有农业企业改革成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也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打造一支力量与国际跨国公司进行抗衡、取得竞争优势,更是关系到能否掌握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动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大事。 记者:这次农垦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向是什么? 韩长赋:农垦改革兼具国有企业和农业农村改革的双重特性,必须按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原则稳步推进,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一个方向,把握两个重点,守住三条底线,明确四个定位”。 坚持一个方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农垦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通过改革把农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把握两个重点,就是在发展上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在改革上要以推进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改革为主线。 守住三条底线,就是要始终坚持以农为本,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严防国有资源资产流失,决不能把国有经济改没了、把农业改弱了、把规模改小了。 明确四个定位,就是要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安边固疆的稳定器。 以市场化改革推动农垦各项资源要素有效配置 记者:社会各界都很关心和期待农垦的改革,请您谈谈农垦将沿着怎样的路径改革? 韩长赋:《意见》对农垦改革的思路、原则、目标、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主要从垦区集团化改革等7个方面对农垦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重点回答了垦区怎么改、农场怎么改,以及人员、资产和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怎么办等重大问题。 第一,全力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在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方面,要坚持并不断完善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强化国有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积极培育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同时积极推进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今后,对国有农场区域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地方政府应切实履行职责,可以由政府直接设立机构提供服务,也可以采取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赋予相应管理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要避免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落空,以及由于提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而造成农场行政化。国有农场要构建党委集中领导,行政管理、生产经营、社区服务有效统筹的新型治理结构,建立统一管理、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做大做强生产经营职能,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职能,把国有农场建设成为生产力先进、群众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型小城镇,引领推进中国特色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