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是渔民从海洋里获得馈赠必须支付的代价。渔民想要赚钱,除了考虑成本,还要寄希望于海货卖出好价格。然而,目前海货价格却不怎么理想,于是加剧了渔民的损失。在广利港,因为铁皮大船出海一次就赔不少钱,原籍鲁西南东平湖和微山湖的渔民顺着方言的谐音,给港内的铁皮船起了一个外号——“铁赔”。 宋昌文大哥向记者抱怨,“辛辛苦苦打的梭子蟹,从船上卖给进货商时,一般只有12元,肥美一点的最高不超过25元/斤。而记者发现,马路对面的海鲜摊位上,进货12元的梭子蟹则卖到了20元以上。一家海鲜店老板王女士坦诚地告诉记者,今年渔民梭子蟹捕捞产量不错,唯一不足就是进货商太少,定下的收购价太低。对此,省海洋与渔业厅也坦诚表示,“渔获物价格主要受产量变动以及市场供需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渔获物价格波动较大。” 近海渔业资源减少我市加快渔业升级发展 海捕产量低是否影响我市水产品总量和市民的餐桌丰富性?记者采访多方人士了解到,这一影响并不大。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水产品产量55.18万吨,海洋捕捞产量9.4万吨,占比仅为六分之一,海洋捕捞并不是东营水产品产量的主体。 记者梳理《2015年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规划与思路》发现,“生态优先,以养为主,增殖、养殖、捕捞、加工、休闲渔业相结合”,是推进海洋与渔业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原则,这表明养殖力压捕捞占据着我市渔业发展的制高点。 在近海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我市正按照现代渔业的思维进行转型升级发展,进一步减少对海洋捕捞的依赖。其中,依托于广利港、黄河口中心渔港、红光渔港、小岛河渔港、支脉河渔港、刁口渔港、新户渔港等7处渔港,我市已经开始着眼于渔民的转产转业。据了解,这7处渔港将被打造为集渔船避风补给、水产品集散与加工、休闲渔业和滨海旅游、集镇建设和渔民转产转业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发展的集聚地和综合体。 为了推进水产养殖,我市海洋与渔业部门将建设黄河三角洲海洋牧场和规模达110万亩浅海贝类增养殖带和10万亩的沿黄生态渔业带,以黄河两岸淡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区为主要区域,积极培育休闲渔业项目和标志性产品。 链接延伸: 我市24艘渔船获得入渔中日暂定措施水域作业资格 日前,记者了解到,2015年我市24艘渔船获得入渔中日暂定措施水域作业资格,作业时间为2015年至2016年5月31日。面对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作业渔场大幅萎缩、传统捕捞业受到挑战,海上生产效益不佳,渔民收入增长缓慢,很多渔民面临着转产转业的压力。为缓解这一压力,我市积极申请中日暂定措施水域作业资格。 据了解,中日暂定措施水域渔业资源丰富、经济鱼类多样、捕捞配额较大,入渔中日暂定措施水域捕捞作业,对缓解近海捕捞压力,实现全市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997年11月11日,中日签署渔业协定,规定双方“暂定措施水域”,并于2000年6月1日正式生效。它是我国1998年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以来,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精神,作出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临时安排”。由于中日对两国之间的东海存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的争议,在控制渔船数量、规模的前提下,中日各自批准和管理己方渔船,暂定措施以南、以北的大部分东海海域基本维持各方渔业关系现状,暂定措施东、西两侧则是中日两国没有争议的专属经济区范围。 本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