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们辛辛苦苦种的芹菜,每斤只卖1角钱、菜花每斤卖2角钱、胡萝卜每斤卖7角钱,烂在地里没人要;在西安街道,水果贩子开着汽车卖橘子、苹果,价格非常低廉,很少有人问津;在果蔬超市售货员打出跳水价招揽顾客,可每天的营业额少得可怜。
从去年至今,西安蔬菜水果市场的购买力持续下降,菜农、果农抱怨种蔬菜水果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甚至无利可图。水果蔬菜超市老板和商贩抱怨,蔬菜和水果都放烂了,没人购买;批发商感叹,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
那么,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蔬菜、水果市场往年生意兴隆,今年为何出现持续低迷的现象?蔬菜烂在地里无人要的怪象为何今年再次上演?
从11月9日起,记者走访菜农、小商贩,水果、蔬菜超市老板和专家学者,经过连日的采访,终于揭开了事实真相。
西安果蔬销售跌入“微利时代”
“卖芹菜大葱,白菜蒜苗,香蕉苹果,瓜子花生……”在西安东关南街曹家巷一家小区门口,40多岁的丁大姐,操着一口河南话尽情地吆喝着,从她的摊位前走过的市民不少,但很少有人购买,偶尔有人驻足问价,丁大姐立马迎上去,笑脸相迎。
记者发现,丁大姐和其他摆摊卖菜的人不同,除了卖蔬菜,在她面前,不仅摆放着白菜、萝卜、黄瓜、芹菜、莲菜、大葱等各种蔬菜,还有香蕉、柚子、苹果、橘子、梨等水果,而在她身旁的长条案板上,摆放着瓜子、花生、红枣之类的干果,真算得上是“多种经营”。
丁大姐说,她和丈夫从河南老家到西安摆摊卖菜,已经10年时间了,过去一直在安东街蔬菜市场固定卖菜,后来这个市场因为修建公路被取消了,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在曹家巷这儿摆起了菜摊。丈夫每天凌晨两点就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货,早上9点开始摆摊。过去每天平均收入100-200元,生意最好时每天收入高达1000元以上。可是从去年开始,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忙活一天只能挣到四五十元,在这种情况下,她和丈夫决定除了卖蔬菜,还卖水果,最后,又加上了卖瓜子、花生等干果,每天收入也只有六七十元。
因蔬菜市场持续低迷,有不少商贩赔本后,只能另谋出路。11月9日,记者在西安市高陵区采访时,一位蔬菜批发商张老板告诉记者,2013年那会儿,蔬菜市场还处在盈利期,他卖菜挣得盆满钵满,就把在西安打工的小王叫回来,在另外一个蔬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投资2万多元做启动资金,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批发销售蔬菜。刚开始小王还挣了一些钱,把买三轮车的钱赚了回来,但从2014年春节以后,由于整个蔬菜销售市场不太景气,加上经营不善,小王短短4个月时间,就赔进去了1万多元,只能歇业关门。
“如今我们这个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想挣点钱真不容易。”记者在东关南街中段两个果蔬市场采访时,发现在一家刚刚开业4个多月的果蔬市场,偌大的市场摆摊卖菜的只有三户人家,而买菜的市民也是屈指可数,其中最里边一家菜摊,摆放的豆角、茄子已经发蔫,冬瓜已经开始腐烂,而在门口处的水果超市,摆满了各种水果,却无一人光顾……
对于蔬果的经营状况,记者先后采访了10个摊主和超市老板,其中只有2人因品种齐全,摊位在蔬菜市场最前边,表示收入尚可,其他都摇头说“生意难做”。其中有一位张老板表示,“我实在赔不起了,坚持到年底,把剩下的菜卖完,我就给人家当司机跑长途货运,再也不用在这儿耗着啦。”
供货源头:400亩鲜菜烂地里无人问津
在西安城里卖菜的老板和商贩纷纷感叹“菜难卖,卖菜难”,那么,在蔬菜产地菜农们又是怎样的处境呢?
11月10日,记者在临潼区西泉街办宣孔村采访时,菜农蒋增养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样,多年一直种大葱、胡萝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家的承包地全部种了蔬菜,其中种了大葱2亩,胡萝卜2亩,大葱去年的收购价是1元钱一斤,去年他卖了1万元,今年收购价降到了7角钱,仅此一项他就少收入3000元。胡萝卜去年收购价0.9-1元一斤,今年下降到0.7-0.8元。胡萝卜每亩产量5000多斤,2亩地就是1万多斤,他今年卖胡萝卜一项少收入2000元。今年种菜他一共损失了5000多元。
距离宣孔村5公里远的西泉街办麦王村,菜农杨小峰种了5亩地香菜,往年每斤收购价在2元钱以上,到了元旦、春节,最高可卖4到5元,可今年1.5元一斤都卖不出去,急得他嘴角起了泡,只能以一元钱的价格往菜市场送,他说“今年肯定赔了,就看到底赔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