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我们将应对好国际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劳动力流动是一些G20成员就业市场的重要问题。我们认识到并将继续探索发掘蓬勃发展的“银发经济”的潜力。我们要求劳动和就业部长在2016年向我们进一步汇报有关问题进展。 9.为有力促进投资,特别是增加私人部门的参与,我们制定了富有雄心的国别投资战略,通过具体政策改善投资生态,促进高效率、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公共部门投资,并为中小企业(SMEs)提供支持,促进知识共享。经合组织(OECD)的分析报告表明,这些战略将会使G20投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到2018年前提高1个百分点。 10.为改善投资的准备工作、优先排序和执行程序,我们提出了公共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指南和良好实践。我们还研究了其他的替代性融资结构,包括基于资产的融资模式和简单透明的证券化,以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便利的中介渠道。下一步,我们要求部长们继续改善投资生态,促进长期融资,加强机构投资者参与,支持替代性资本市场工具和基于资产的融资模式的发展,并鼓励多边开发银行(MDBs)动员自身资源,优化资产负债表,吸引私人部门资金。我们正努力开发工具包,为各国基础设施项目的准备工作、优先排序和融资提供更多方法和途径。我们期待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中心(GIH)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确保建立强有力的公司治理框架以支持私人投资,我们核准了《G20/OECD公司治理原则》。我们特别关注促进中小企业长期融资,我们欢迎《中小企业融资联合行动计划》。《G20/OECD中小企业融资高级别原则》等指导原则,同时欢迎建立私人部门主导的全球中小企业论坛。该论坛将作为一个全球性实体,促进中小企业为经济增长和就业作出贡献。 11.全球贸易和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助于创造就业、增进福利、促进包容性增长。我们注意到全球贸易增速依然低于危机前水平。这是周期性和结构性双重因素所致。为此,我们再次郑重承诺通过包括调整后的增长战略等措施,加强协调,推动贸易和投资。包容的全球价值链是世界贸易的重要驱动力。我们支持所有发展水平国家的各种规模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参与并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同时鼓励发展中国家更深参与并创造更多价值。我们进一步重申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并将保持谨慎,监督落实进展。为此,我们要求世贸组织、经合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继续报告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我们要求贸易部长定期举行会议,并同意建立支持性工作组。 12.世贸组织是多边贸易体系基石,应继续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我们继续承诺坚持一个强有力和高效的多边贸易体制,重申共同努力完善其运行的决心。我们致力于共同推动内罗毕贸易部长会议取得成功,在多哈发展回合等问题上取得一系列平衡成果,并为后内罗毕工作提供明确指导。我们还将加倍努力,落实包括农业、发展、公共粮食储备以及《贸易便利化协定》批准与实施等在内的巴厘一揽子协议全部内容。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双边、区域和诸边贸易协定相互补充、透明、包容,与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保持一致,并为强化这一体制作出贡献。我们强调贸易在全球发展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将继续支持在需要能力建设援助的发展中国家中实施“促贸援助”等机制。 增强抗风险能力 13.强化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对保持经济增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为加强全球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我们已进一步完成金融改革议程的核心要素。特别是作为解决“大而不能倒”问题的关键一步,我们已最终确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的共同国际标准。同时,我们就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更高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的第一版达成一致意见。 14.为了建立更加强大和抗风险能力更强的金融体系,仍有许多关键工作要做。特别是,我们期待继续就中央对手方抗风险能力、恢复计划和可处置性等领域开展相关工作。我们要求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我们下次会议时报告相关进展。我们将继续监测改革进展,并在必要情况下应对金融体系内以及银行部门以外的新出现的风险和脆弱性。我们将根据其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以合理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督和监管,确保基于市场的融资具备抗风险能力。在适当评估并解决往来银行业服务萎缩问题上,我们期待更多进展。我们将加快工作,在落实场外衍生品(OTC)改革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包括鼓励各辖区在符合圣彼得堡峰会宣言共识的情况下互相认可对方监管。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按照各方同意的时间表,全面、持续地实施全球金融监管框架,同时将继续监测各辖区的实施进展。我们将继续监测各项行动和决策的效果,以确保全球监管框架的强有力,并与可持续增长融资相适应。我们欢迎FSB发布的关于改革及其实施效果的第一个年度报告。我们将继续就保持全球金融监管框架的强有力进行审议,就改革的落实进展、效果及与我们总体目标的一致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解决未预料到的实质性影响,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