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粮食市场同样进入新常态,稻米市场也是如此。进入2015年,我国大米价格依旧保持平稳走势,而国际大米价格在生产丰收、美元走强和原油价格暴跌等因素影响下亦难有大的反弹。内外大米价差的拉大,导致国内大米进口“高烧不退”。 猜想一:最低收购价将稳定 随着粮食目标价格的不断推进,今后粮价的走势将更多地由市场来决定。虽然主要粮食品种稻谷、小麦当前仍将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预计2015年继续上调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国内稻米价格已相对偏高,上调空间有限;另一方面,2014年10月份公布的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仍为每斤1.1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 小麦、稻谷均为主要口粮,联动效应较强。因此,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的可能性很大。 猜想二:稻谷生产仍然向好 2015年将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在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方面,明确要求落实更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离任审计制度等,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将得到有力保障。今年稻谷种植成本涨幅趋缓甚至下降,粮农收入相对有保障,种植积极性将会较高。加上土地流转的加快推进,稻谷规模经营将不断增加,利于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利于稻谷单产不断提高。 在正常年景下,2015年稻谷生产获得丰收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当然,由于天气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而稻谷生产仍处于“靠天吃饭”,加上2014年稻谷生产再创历史纪录,比较基数 较高,2015年稻谷继续增产的难度较大,但只要没有大的灾害,总产量维持在2亿吨以上的较高水平是大概率事件。 猜想三:大米进口继续高位 虽然2014年国内稻谷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但大米进口却同步创出新高。由于刺激国内大米进口增加的因素仍较多,预计2015年大米进口仍将居高不下。 当前国内外大米价差仍较大。2015年2月初,市场上进口大米在南方港口报价与国产普通晚籼米南方批发价格的价差约800元/吨,与早籼米的价差也有500元/吨以上。进口利润依然较为丰厚,仍将刺激大米进口增加。 我国大米市场容量巨大,年消耗大米达1.4亿吨,且年大米进口配额达532万吨。2014年大米进口虽创出新高,也不过255万吨。从配额看,尚有1倍的进口空间。同时,今年进口配额发放更加精准。国家有关部门1月上旬通过举办专场竞价交易会来作为进口配额分配的关键参考依据,专场交易会上共成交稻谷155万吨,需要用粮的企业部分解决了进口配额。这使大米进口配额数量分配更为合理,将促进大米的进口。 在大米进口利润丰厚的刺激下,走私进口亦难遏制。预计2015年国内大米进口水平仍将较高。 猜想四:临储稻谷出库提速 临储稻谷加快出库迫在眉睫。现有的临储稻谷规模已达年需求量的1/3,加上其他储备稻谷,规模过于庞大,不符合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适度储备原则,必须加快消化。 从时间上看,有1000多万吨临储稻谷是2012年及以前的,其中800多万吨库存是2011年及以前的,不抓 紧出库,将面临不适宜储存的困境。 由于临储稻谷规模过于庞大,大量仓容被占用,不加快出库,今年若启动托市收购,仓容压力将更大。 目前临储稻谷库存轮出速度太慢。虽然2014年5月份国家就开始拍卖临储稻谷,但由于种种原因,出库进度并不理想,2014年全年通过拍卖出库的临储稻谷只有422万吨。而截至2015年1月底,临储稻谷库存达6000多万吨,据此推算,即使不考虑后期新增的规模和稻谷的储存适宜性,全部消化也需10多年时间。 显然国家也已注意到了这一点,正采取措施来加快临储稻谷出库。今年1月上旬举行的与进口大米配额相挂钩的专场交易会即是一种新举措。一场交易会成交的稻谷数量超过了去年全部成交量的1/3。相信后期还将会有新的办法出台以加快临储库存的消化。当然,加快临储稻谷的出库也将对稻米市场形成一定冲击,短期稻米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猜想五:托市预案有望启动 由于2015年稻谷生产仍可能丰收,而大米消费人群虽然仍可能扩大,但因人均需求下降和饲用需求减少,增长势头可能放慢。2015年当年稻米产销将继续供大于求,加上大米的进口规模依旧较大和庞大的临储稻谷库存,总体供求压力将是进入本 世纪以来最大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