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稻谷最低价的不变之变

时间:2015-02-09 11:51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立春刚到,国家发改委即发布201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消息:201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维持2014年不变,早稻、中晚稻、粳稻每50公斤分别为135元、138元、155元。 201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看似不变,

 

  立春刚到,国家发改委即发布201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消息:201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维持2014年不变,早稻、中晚稻、粳稻每50公斤分别为135元、138元、155元。

  201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看似不变,其实充分显示了异常大的变化。

  适应变化了的市场。在市场经济格局下,商品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会即时上涨。粮食虽然是特殊商品,依然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在农民具有高度的种植农作物自由权的时代,价格杠杆是决定农作物种植的最直接工具。

  自2014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旨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这对于过去粮价过低、种粮农民收入得不到基本保障的情况下,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但是,年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好似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作法,导致最低收购价高于市场价,尤其是近年来"政策市"主导市场,大量的粮食进入国库。收购的高价格、库存的高纪录、销售的低水平,倒逼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必须要适应变化了的市场。

  看出国家高层粮食价改革的决心。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粮食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性决定了其不可或缺性。在现实条件下,粮价这个敏感神经,牵动着方方面面的利益。特别是对于粮食生产者来说,尤为突出。种植粮食卖不出好价钱,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农民,自然就要调整种植结构,少种甚至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如此一来,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无法保障了。

  中外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表明,调动农民种植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价格不是唯一利器。仅靠无限制地提高粮价,最终会走向死胡同。长远调动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既要价格适度,又要综合利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办法。我国现在正是要很好运用这些办法的关键时刻了。2014年我国在大豆棉花主产区推行的目标价格,已经显示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巨大作用。继去年底之前国家宣布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维持2014年水平之后,国家决定2015年稻谷也维持去年水平,十分清晰地看出国家高层下定了粮食价改的决心。

  有利于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在"全球村"中,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即使是像粮食这样的特殊商品,其生产和市场也不可能处于"世外桃源"之中。前几年,一直处于世界大米出口国首位的泰国,曾经一度痛失宝座,就是因为当时的英拉政府大幅度提高大米收购价,导致远远高于国际市场而销售节节萎缩。在痛定思痛之后,泰国政府毅然决然废除不合时宜的高价收购政策,在2014年终于又坐上了世界大米出口的头把交椅。

  近几年来,远远高出国际市场的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致使国外低廉的大米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2014年,我国进口大米255.7万吨,同比增加13.4%,又创历史纪录。我们目前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国内大米积压,另一方面国外大米蜂拥而入。改变如此尴尬的局面,必须调整粮食收购价格。唯有如此,才能使国内宝贵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种粮农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才能有效衔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