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西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对省内33县296户农调户的种植意向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预计2015年调查户种植面积略有下降,其中粮食、烟叶预计播种面积略微减少,棉花缩减严重,油料有所增加,蔬菜、瓜果基本稳定。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预计2015年调查户户均经营耕地面积11.86亩,同比减少2.55%,播种面积19.69亩,同比减少1.55%。粮、油、棉、烟、菜占比(某作物种植面积与总播种面积之比)分别为79.08%、8.13%、 3.56%、6.60%、1.78%。复种指数(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1.66,同比基本持平,粮油比(粮食播种面积与油料播种面积之比)9.73,较去年下降1.23,粮经比(粮食播种面积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之比)3.78,同比上升0.58。 201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虽有所缩减,但仍占主导地位,稻谷依旧是广大农户的主要种植品种,农户种植意愿基本稳定。 二、主要变化及原因 (一)粮食预计播种面积小幅下降 2015年户均粮食播种面积15.57亩,同比缩减2.01%。其中,谷物种植面积为15.26亩,同比减少2.12%;豆类种植面积为0.19亩,同比增加11.75%;薯类种植面积为0.12亩,同比减少7.69%。谷物类早、晚籼稻播种面积分别为6.23和7.94亩,同比减少2.66%和2.70%,中籼稻播种面积0.90亩,同比增加5.88%。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主要是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下降所致。应该说,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在财政补贴、托市收购等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实现了连年丰收,粮食生产总体积极向好。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影响粮食生产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首先,受经济效益影响,一些调查户积极调整品种结构,扩大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其次,由于行业收入差距较大,农户兼业化现象日益普遍,一些农户主动将部分双季稻改种单季,将更多时间精力转向外出务工等非农行业。第三,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关系不稳定,一些农户不能继续承包上年的土地。 (二)油料预计播种面积有所增加 油料播种面积1.60亩,同比增加5.26%。其中油菜籽、花生、其它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分别为1.20亩、0.34亩、0.06亩,均呈不同幅度增加。其主要原因为:一方面,由于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人们对绿色生态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农家种植的食用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油菜籽、花生、芝麻等作物由于种籽可自留,农药化肥用量少,人工耗费低,具有比较低廉的种植成本,加上近几年油料作物价格行情较好,如芝麻每公斤卖到15元、花生9元,种植收益可观,播种面积呈逐步扩张趋势。 (三)棉花预计播种面积收缩明显 棉花播种面积0.62亩,同比减少11.43%。棉花是公认的“药罐子”、“工砣子”,病虫害多,七八天就要打一遍药,日常管理环节多,收获时节用工量很大,费时费力,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近几年棉花价格一直比较低迷,种植收益快速下滑,甚至在2013年我省还出现负利润。2014年以来,我省虽然棉花生产再获丰收,但国家取消了棉花临时收储,棉花市场需求不足,行情很不景气,每公斤籽棉低至7.0元,远低于往年8.4元左右的水平,棉花“贱卖”、“难卖”问题比较严重,许多农户反映“白干一年”,种棉积极性严重受挫。 (四)蔬菜、瓜果预计播种面积持平 蔬菜、瓜果播种面积0.35亩,同比持平。2014年我省气候适宜,蔬菜瓜果生产状况良好,供给比较稳定。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蔬菜、瓜果的消费需求比较旺盛。全年价格总体稳定,未出现过大涨大跌情况,种植利润能得到保障,农户对今年蔬菜、瓜果的种植收益预期比较稳定。 (五)烟叶预计播种面积略降 烟叶播种面积1.29亩,同比下降0.77%。其主要是政策原因所致。一方面,今年初国家发改委放开了包括烤烟在内的各品种、各等级烟叶的收购价格,以后烟草价格将随行就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同时,国家部分下调了今年的烟叶收购计划,对烟农预计种植面积构成了一定影响。 三、问题及建议 在国家农业发展战略框架下,各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进行生产,是提升全社会农业经济效益的基本原则。一般而言,农业品种结构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当地土壤地貌、传统习惯以及往年种植效益等多重因素。由于种植业生产效益受价格波动、天气变化、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农户自身是很难准确把握市场变化,进而调整种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市场信息错综复杂,农户信息分析判断能力弱,难以准确把握农业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方向;二是在分散小规模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下,许多农户缺乏调整优化品种结构的内在动力,习惯于按传统习惯走,短期内种植结构不会有太大变化。为此建议: 一是着力构建信息平台,科学实施信息引导。相关部门应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市场动态,科学研判发展趋势,积极引导农民尽可能种植市场前景好、风险小、收益高的农副产品,有效规避种植风险。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加大信息发布力度,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进行结构调整,确保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二是发挥规模经营优势,以大带小优化种植结构。应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完善相关法规制度配套,坚定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基本方向。充分发挥好现有农业示范区、生产合作社等农业组织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强规模户与一般户之间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引导广大散户理性选择农业品种。 三是强化科技兴农,依靠技术创新优化品种结构。继续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大力推广新型优质农业品种,突出地方特色,主打绿色生态品牌,加强农户科技知识培训,引导农民走结构多元、品种多样、产品优质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升农业附加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