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粳稻托市规模再创历史 后期出库面临考验

时间:2015-04-22 15:34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2014 年我国稻谷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 20642.7 万吨,较 2013 年增加 313.7 万吨,产量连续 4 年站稳在 2 亿吨之上。其中粳稻产量约 7000 万吨,较上年增产 2.8% ,实现了 十一连增 。

2014年我国稻谷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20642.7万吨,较2013年增加313.7万吨,产量连续4年站稳在2亿吨之上。其中粳稻产量约7000万吨,较上年增产2.8%,实现了 十一连增 。由于产量连续增产,市场供应压力加重。为缓解卖粮难现象,国家连续第四年启动了粳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有形之手再次发力。随着粳稻托市收购的持续进行,粳稻市场也从底部稳步回升,春节后涨势还有所加快。但无形之手也并不示弱,供应压力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特别是庞大的临储粳稻库存犹如 堰塞湖 高悬头顶。当前政策与市场的博弈形成了拉锯,后期临储粳稻的出库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粳稻托市收购继续大幅增加

2014年度中晚稻托市收购于331顺利结束。从中储粮总公司获悉,2014年产稻谷托市收购累计完成3226万吨,较上年的3261万吨减少35万吨。其中,托市收购早籼稻419万吨,较上年的567万吨减少148万吨;中晚籼稻968万吨,较上年的1337万吨减少369万吨;粳稻1839万吨,较上年的1358万吨增加了481万吨。粳稻托市收购可谓一枝独秀,收购规模再度刷新历史纪录。2014年度粳稻托市收购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粳稻生产大省 黑龙江省的粳稻托市收购量较上年大幅增加。据黑龙江省粮食局统计,截止到331,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水稻237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44万吨,增幅11.47%。其中,政策性收购150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45万吨,增幅42.10%。黑龙江一省收购的托市粳稻占粳稻总托市收购量的八成以上,尤其是托市收购的增量90%以上由该省所贡献。

由于粳稻2011年以来连续启动了托市收购,四年累计收购政策性粳稻达4376万吨(2011年为823万吨,2012年为356万吨,2013年为1358万吨,2014年为1819万吨)。而临储粳稻库存消化十分缓慢,2012年以来累计销售托市粳稻约222万吨(其中,20126万吨,2013年没有销售,2014190万吨,2015年至今26万吨)。据此测算,目前临信粳稻库存仍达4100万吨以上,约占2014年粳稻产量的六成。这还不包括各级储备的粳稻库存和之前年份尚没有出售完的托市粳稻。可以说粳稻库存十分庞大,总体供应压力依然沉重。

农户库存粳稻大幅下降

2014年产粳稻收购较上年同期能继续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农户出售积极。由于农户对稻米市场后期走势普遍预期不佳,加上粳稻生产中心不断向主产区集中,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家庭农场、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导致稻谷商品率提高,农户售粮比例相应提高,存粮则出现大幅下降。截至325,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397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86万吨,增幅为21%。而2014年粳稻产量预计较上年增产不到200万吨。据此测算出农户家中粳稻留存量较上年同期减少了约486万吨。而这是在上年农户存粮大幅减少基础上的继续下降,这也意味着后期收购2014年产粳稻将更为困难,这对新稻市场构成了较强的支撑。

企业库存不降反升

粳稻托市收购连续大幅增加,农户存粮大幅下降,企业库存是不是也同步出现下降呢?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截至325日,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397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86万吨,而托市粳稻收购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81万吨,可以推测出,其它经营主体新稻收购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00万吨左右。同时,由于2014年以来至48日,临储粳稻拍卖共成交了216万吨,也使得企业库存得到了一定的弥补。由于粳稻主要用作口粮,供需受大米进出口影响不大(进口大米主要籼米构成较大替代,出口大米2014年总共只有41万吨,占比不大)。假定储备粳稻轮换水平与上年基本保持稳定,粳米的需求与上年相比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动,则今年企业非政策性粳稻的库存将较上年增加了400多万吨。当然,由于近年来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地方粳稻储备可能会有所增加。同时,粳米需求也可能会随着人口的增加有小幅增长。因此,企业非政策性粳稻的库存可能小于上述估计。

后期临储粳稻出库或将面临挑战

目前已是2015年,而2011年与2012年收购的1000多万吨临储粳稻绝大部分还没有出库,2013年与2014年托市粳稻又大幅增加,临储粳稻库存的消化便显得较为迫切。但从目前的情势看,如不采取超常规的作法,后期出库仍将面临挑战。

一是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企业是粳稻需求的主体。虽然当前农户存粮较少,但企业库存却较上年有所增加,加上临储粳稻库存庞大,无需担心供应问题,因此企业一般均会采取随用随购的策略,客观上对粳稻的需求将不会十分迫切。

二是通缩阴影仍存。统计局数据显示,3CPI同比增1.4%,连续7个月低于2%3PPI同比降4.6%,连续37个月负增长。今年一季度CPI1.2%,为2009年以来最低。表明国内物价环比下行压力依旧较大,通缩阴影不能排除。而当前粳稻价格仍处于历史高位。在国际大米价格与国内价格价差较大,国内粳稻供应压力空前的背景下,虽然临储粳稻收购量大增,农户存粮大幅下降,但后期上涨空间显然不大。相反在巨大的供应压力下下行概率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不会去积极抢拍临储粳稻。

三是临储粳稻拍卖价格偏高。从近期拍卖底价看,临储粳稻拍卖价格与市场接近甚至偏高。如48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粳稻竞价销售交易会上,2014年粳稻成交均价3205/吨。如加上临储稻谷的出库费用与运费等因素,企业通过拍卖渠道采购临储粳稻价格将明显要高于市场收购价,也高于最低收购价格,临储粳稻的竞争力不强,拍卖成交率自然不高。如48日交易会计划销售粳稻1501063吨,实际成交130234吨,成交率只有8.68%

四是储备粳稻的轮出也给临储粳稻拍卖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目前各地储备稻谷逐渐进入轮出高峰。由于行情不好,预期不佳,储备稻谷的拍卖成交率也不高。如410日举行的 2015年黑龙江省省级储备水稻销售交易会 共拍卖2012年产水稻5.28万吨,实际成交0.16万吨,成交率3.1%。由于储备稻谷的轮出有较强的计划性,不按时轮出将影响到后期储备稻谷的轮入,因此地方储备粳稻出库相对较为迫切,拍卖价格也有下移的趋势。而临储粳稻底价设定较为僵化,在市场行情预期不好的情况下,出库难度将会加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