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新早稻上市后启动托市预案可能性增大

时间:2015-06-16 02:36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随着国内粮食的连续丰收和进口的快速增加,稻谷供应形势由偏紧逐步转向宽松。早籼稻生产形势也逐渐好转,产量连续多年站稳 3400 万吨上方。由于早籼稻在三大稻谷品种中属于小品

  随着国内粮食的连续丰收和进口的快速增加,稻谷供应形势由偏紧逐步转向宽松。早籼稻生产形势也逐渐好转,产量连续多年站稳3400万吨上方。由于早籼稻在三大稻谷品种中属于小品种,本身规模相对较小,容量不大,而需求因多种因素呈现萎缩趋势。

  因此,年初以来早籼稻市场持续低迷,交易清淡,有逐步被边缘化的迹象。

  早稻需求低迷不振

  早籼稻需求主要表现在口粮需求、饲料原料需求、食品工业需求和种子需求等几个方面。由于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早籼稻种子需求也大体保持稳定。口粮需求在经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幅下滑后,目前处于较低水平,短期不会出现太大变化。

  因美丽中国建设和五水共治以及城镇化加快推进,单个农户养殖规模大幅下降,使得早籼稻作为饲料原料的需求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据国家相关机构预计,本年度稻谷饲料消费将较上年减少30万吨左右,这是继前两年大幅下降之后的继续减少。价格在稻谷中相对较低,更适于作为饲料原料的早籼稻需求下降料将首当其冲。

  虽然近几年国内食品工业发展较快,对大米的需求也持续增长,但随着低价进口大米大量涌入,早籼米作为工业用大米的优势受到冲击,短期需求增加预计将较为困难。

  同时,从时令上来看,夏至将临,全国各地气温快速上升,雨水增多,南方各地已相继进入梅汛期,当前大米保存难度处于一年中最困难的时期,经销商库存普遍减少较多。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长江中下游一带暴雨频频,不但大米保管不易,正常交易也不方便。因此,这段时间将是一年中大米需求较为低迷的季节。

  临储拍卖频频遇冷

  6月中旬,正是各地储备稻谷拍卖和出库的高峰期,市场上储备早籼稻轮出增多,供应较为充足。与储备早籼稻出库繁忙的景象相比,临储早籼稻拍卖可谓冷清至极。

  16日~8日举行的国家政策性专场(稻谷)竞价销售交易会为新年开了个好头,但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下去。随后举行的20场临储早籼稻拍卖交易会连续遇冷,成交极不理想,每场投放临储早籼稻均在49万吨左右,其中10场全部流拍,剩下的拍卖成交合计只有8038吨。

  当前临储早籼稻拍卖遇冷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稻谷连续丰收,库存充足,加上各地储备稻谷轮出较多,供应相对宽松;二是受制于各种因素,早籼稻需求尚未出现明显恢复;三是临储早籼稻拍卖底价较高,加上各种费用,明显高于当前市场价格,没有竞争力;四是进口低价大米3月份以来再次大幅增加,其中4月份海关统计的大米进口量为30多万吨,较上月增加1倍多,对早籼米的替代增强;五是上年农户存粮相对较多,随着气温升高,出售意愿增强;六是年初专场稻谷竞价销售交易会成交68.45万吨,是2014年全年临储早籼稻成交量12.27万吨的4倍多,已经提前透支了部分需求。

  从目前情况看,短期国内早籼稻和国际大米供求形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在市场化取向不断增强、市场基础性作用不断发挥的情况下,如果不改变临储早籼稻这种僵化的拍卖方式,预计短期临储早籼稻拍卖将继续遇冷。

  生产形势继续向好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今年稻谷意向播种面积将上调0.2%,若按上年的单产标准,预计稻谷产量将达到2.07亿~2.08亿吨。而今年早稻播种面积与上年持平,在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政策的支持下,预计资金、技术及水利建设等投入将会增加,在正常年景下,早稻单产继续提高的可能性较大,早稻产量获得丰收的概率增大。权威机构预计,今年早稻产量仍有可能达到3400万吨以上,这将为后期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在早籼稻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储备轮出进入高峰、临储拍卖不断、农户出售意愿增强和需求尚未有效恢复的情况下,短期行情仍将低位震荡,新早稻上市后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增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