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大豆直补难改颓势 内忧外患或跌势延续

时间:2015-06-20 06:41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在退出收储政策后,连豆一期货品种继续受到美豆弱势的拖累,黑龙江产区价格极其低迷,直补作用尚未显现。在黑龙江大豆面积下降不及预期的前提下,豆一还有下跌空间。 一 2015年

 在退出收储政策后,连豆一期货品种继续受到美豆弱势的拖累,黑龙江产区价格极其低迷,直补作用尚未显现。在黑龙江大豆面积下降不及预期的前提下,豆一还有下跌空间。

  一 2015年黑龙江大豆面积下滑不及预期

  由于种植收益差距,近几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呈现逐年下降态势,而玉米在与大豆的竞争中优势明显,面积不断增加。积温较高的第一、二、三积温带,大豆几近绝迹,旱田以玉米为主。包括之前被誉为“大豆之乡”的齐齐哈尔,西部地区基本改为种植玉米,只有东部的“两克一拜”因地势和种植习惯等因素,依然存在大豆,但面积也呈现下降。自2012年开始,早熟品种德美亚的横空出世使得积温较低原本只能种植大豆的地区也开始转向玉米,表现最为明显的为黑河至伊春一带,均被德美亚玉米席卷。

  根据今年5月对整个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通过抽样调查的样本数据,和以往的基础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可得出黑龙江2014年大豆播种面积较2013年下降3.24%的一个预估,再根据上年度的单产水平估算出大豆产量将会下降至344万吨的水平。

  虽然从农民种植意愿来说,大豆已然成为鸡肋,但今年黑龙江大豆面积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大豆面积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降程度甚至不如去年。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候因素,今年黑龙江春季雨水较大,且温度较低,5月中旬考察途中黑河、大兴安岭一带还在降雪,沿途很多土地墒情偏高,部分土地无法按时播种玉米,后期只能选择生长期相对短、对积温要求相对低的大豆。其他因素如农场调配、玉米种子成本涨幅过高、杂粮改种等因素也延缓了大豆面积的下滑。

  二 部分进口大豆进入食用领域 弥补国产豆缺口

  因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存在,豆一的价格定位一直处于较尴尬的境地,国产大豆是非转基因品种,理应与转基因大豆适用不同的定价。分析大豆供求平衡表会发现,中国大豆的压榨需求逐年递增,均由进口大豆弥补,因此大豆供给缺口在逐步扩大,国产豆在压榨领域越来越边缘化。而相应的由于转基因管理条例的控制下,一直较为平稳的食用加工需求成为国产豆的主要消化方向,尤其是从2012年末进口大豆成本大幅下滑,国产豆几乎退出压榨领域,每年压榨量仅能达到200-300万吨左右,从而全面转向食品消费领域。但由于价差过大和监管问题,两者之间存在着部分替代关系,这种关系严重影响了国产大豆的定价。我国正常的食用量在1100吨/年左右,而根据国产大豆平衡表及库存估算,这一数字仅为800-900吨/年,也就是说如今每年或有200-300万吨的进口转基因豆流入食用领域。

  三 国储支撑国产大豆平衡表

  在我国,进口大豆为转基因品种,主要用来榨油,而非转基因的国产大豆主要为制作豆腐、豆浆、酱油等食用用途,仅有少量用于压榨。因此,国产豆应当与进口豆使用不同的定位。

  因种植利益远不及主粮,国产大豆在心理上普遍遭到弃种,但今年的天气情况延缓其下滑的幅度。本年度国产大豆产量将较去年小幅下降,目前预估产量仅为1121万吨水平。根据目前的大豆供求情况来看,国储库存数量支撑着整个国产大豆平衡表,除去这部分库存,国产豆将陷入紧平衡状态。目前我国每年1200万吨的产量难以满足食用需求,预计将有300万吨左右的进口转基因大豆补充这部分缺口。如果大豆种植面积继续下滑,那么可能会有更多的进口豆进入食用领域。未来一旦国家严格限制转基因进口豆的食用流向,那么国产大豆必将极度紧张。

  国储中尚有一部分大豆,未来可能流向市场。去年国家停止收储后,时至当前仅定向销售35万吨大豆。有消息称国储将在今年继续放储,但以当前的进口豆价格以及黑龙江国产豆现货价格,国储或进行定向销售。

  四 直补政策效力有限

  去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对大豆实施目标价格直补政策,改变了实行了六年之久的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并且制定了4800元/吨的大豆目标价格,规定低于此价格将补差价给农民。此项政策意在保护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阻止东北大豆面积继续下滑。今年出台补贴细则显示,补贴标准将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各个地区大豆产量测算,补贴时依据实际种植面积进行拨付和发放,今年5月最终确定的补贴标准为60.5元/亩。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