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水稻加工补贴难救市

时间:2015-07-18 23:54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6月份以来,国内大米销售步入传统淡季,大米走货速度开始放缓,工厂的日生产量也较前期有所下降。按照惯例,米厂均会利用淡季进行停机检修,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明显加大了

 

 

 

 

  6月份以来,国内大米销售步入传统淡季,大米走货速度开始放缓,工厂的日生产量也较前期有所下降。按照惯例,米厂均会利用淡季进行停机检修,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明显加大了对粮食企业的支持力度,以黑龙江为例:对省内符合条件(年加工能力10万吨及以上信誉较好)的水稻加工企业实施加工补贴,自6月16日起,补贴额度由今年初期定下的100元/吨大幅提高至200元/吨,补贴发放时间自2015年4月17日开始。消息一出,无疑给寂寞冷清的市场带来一丝希望。

  截至目前,此项政策实施已有近1个月的时间,但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实际参与拍买的企业却很少,无论国储还是省储拍卖成交率多数低于10%(详见下表)。

 水稻加工补贴难救市

 水稻加工补贴难救市

  可见米厂采购原粮十分谨慎、多采取随用随采的策略。事实上黑龙江水稻补贴政策的出台旨在鼓励企业加快粮食库存消化,令粮食流通真正活起来。但为何补贴增加,米企却不买账呢?笔者分析,补贴政策的实施未得到理想效果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点。

  首先,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大米外发困难是主因。6-8月份正值国内大米消费传统淡季。6月中下旬后,长江中下游气温不断升高,再加上销区进入梅雨季节,降雨充足,使大米的存贮、保管难度都明显增加。特别是学校已进入暑期,大米需求缺乏集中采购的刺激,因此国内大米供大于求的格局下,经销商方面备货更加谨慎,尽量保持大米低库存。同时,进口米总量不断激增,并且销区。蔓延至东北产区市场。部分享受补贴的企业表示,即使参与国储拍卖,但加工成米后,销售不完去也难得到补贴。

  其次,米企对大米市场后市价格信心不足。自国家逐年提高稻谷最低保护价以来,黑龙江米企水稻收购成本不断增加,大米价格却难与稻价成正比,米业始终处于加工亏损的边缘。大米销售也长期困于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弱势行情中。水稻加工补贴结束后,在稻强米弱的影响下,使得米价上涨缺乏动力。同时副产品中的米糠受油脂企业大面积停机以及养殖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下,使得米企缺乏盈利点,开机率非常低。

  最后,此次出台的政策中,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对水稻深加工的补贴范围、补贴条件及标准、补贴资金的申请、补贴资金的审核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且对于纳入补贴范围的企业,不允许有作弊行为,一经发现,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企业及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同时,取消该企业全部补贴,并通过社会媒体公开通报,三年内不享受有关财政补贴政策。由此可见领取补贴手续多、消耗时间较长。从客观上限制了企业参与拍卖的积极性。

  小结:黑龙江省水稻政策性补贴增加,实际对粮食流通的影响甚微,米业停机、检修现象依旧普遍。并且笔者认为,水稻深加工补贴并非长久之计,受益的仅为小部分企业。能使米企恢复开工、提高参与拍卖积极性的动力来自加工成本的降低以及终端市场需求的提升。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