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供需关系影响,今年新麦市场价格偏弱运行,在托市收购政策拉动下,价格总体稳中略升,但品质分化明显,收购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今年新麦收购市场形势相对复杂:在等省部分地区,品质不佳目前出现销售困难;在、、、等地,也存在着托市收购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农民种粮收益受到影响,有关方面应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粮农收益。 不完善粒超标陷入“卖难” 阜阳放宽地方储备粮收购标准 眼下已是省夏粮收购的尾声,然而,在阜阳市阜南县柳沟镇大徐村,种粮大户徐自耘却望着自家仓库里堆着的300多万斤直叹气。“由于质量不合格,进不了粮库。再卖不掉,只能贱价卖给酒精厂或者饲料厂。”徐自耘说,他今年在大徐村流转了4500亩地种,在麦收时赶上了连阴雨,导致不完善粒比重等指标不达标,国有粮库不收。目前,收获的350万斤仅卖掉了30万斤。 记者了解到,今年,在沿淮一些县市,受收获期阴雨天气影响,普遍品质不高,难以达到国家托市收购最低标准,像徐自耘这样陷入“卖粮难”的种粮大户为数不少。与此同时,不少粮库也因品质不达标,面临“收粮难”,夏粮收购进度明显滞后。 农民“卖粮难”与粮站“收粮难”并存 据了解,今年阜阳市成熟收割期间,先后出现3次降水过程,致使不完善粒比例明显增大,主要表现为褐皮粒、胚部种皮隆起或破裂、发芽等。自阜阳南部向北部,由于收割早晚不同,受灾情况逐渐减轻。 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农民任信虎种的800亩收获后出现了芽头,他将吹净晾干后,送往当地粮站销售。粮站工作人员以质量太差为由拒绝收购,任信虎只得将运回家中。 据阜南县局负责人介绍,今年阜南县90%以上的质量达不到国家最低收购标准。来自阜南县的官方显示,该县今年共收获41万吨,截至目前仍有30余万吨在麦农和经纪人手中,全县70%的陷入滞销。该县正积极联系食品加工企业收购,但收效甚微。 面对品质不高的,作为收购单位的粮站同样焦急。阜阳市颖东区插花镇颍东国家储备库相关人士介绍,该库今年计划收购2.2万吨,但目前仅有4900吨入库,很多农民大老远将拉到粮库却被退回,而往年这个时候收购已全部完成。 7月6日,阜阳市就今年出现的夏粮收购难问题向省人民政府专题汇报。该报告称,按照现行国家规定,不完善粒比重超过10%不得列入政策性收购,因此该市绝大部分无法进入国家粮库。加之市场低迷、价格下滑,农民销售质量较差的困难,部门收购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困难。这种“两难”局面,给收购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国有粮库将敞开收购整理后达标的 记者了解到,除阜阳外,“卖粮难”在皖东、皖西、皖北部分地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针对部分地区不完善粒比例偏高的问题,省政府办公厅曾在6月中旬发出紧急通知,对农民出售不完善粒超标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提供筛选服务,经整理达标后及时收购入库。省财政厅紧急下拨了专项资金,用于各地粮站购买清理设备。 针对夏粮收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阜阳市已出台具体措施,以最大限度舒缓群众情绪、减少群众损失: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渠道作用,及时放宽地方储备粮收购标准(不完善粒含量15%以内),优先安排地方储备粮收购。免费为售粮农民提供晾晒、筛选服务,对经整理达标后的敞开库点收购,做到应收尽收。严格收购纪律,坚决杜绝“打白条”、“转圈粮”、“二次开票”等违规行为。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收购。一方面,鼓励本地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养殖企业、工业用粮单位等以合适的市场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不完善粒超标,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收购贷款支持;另一方面,广泛联系外地客商,采取联合收购、代购代存等多种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调查点声音 :市场收购热情降低 从当前情况看,省的企业收购积极性较去年基本无变化,饲料企业受价格因素无收购,预计托市收购很难启动。 来看,受今年丰产、当前仓储企业及加工企业存粮较常年偏高、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国家最低收购价保持不变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新麦市场收购心态将更加谨慎,收购热情将会降低。 :应加强收购市场监管 建议加强收购市场管理,保护农民利益;新粮上市后,、质检、工商、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对全省托市收购点的管理,及早启动托市收购,监督他们要严格按照执行预案规定,敞开收购农民,同时还要加强对粮贩的管理,杜绝压秤、“打白条”等现象发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应实行差异化保护价 要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差异化保护价。现行最低收购价只有等级差价,没有品种差价,难以体现优质优价,不利于结构调整。应改变过去单纯以产量定品种的现状,体现优质优价,提高品质,增加收益,促进品种改良。 拓宽最低收购价指定收购企业的范围。应拓宽最低收购价收购渠道,使以经营为主、有收储能力的加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企业,同国有收储企业公平入市经营,营造多主体竞争的流通市场格局。 :要提高价格信息透明度 新麦上市以来,省盱眙县的收购价格比去年市场收购价每市斤相对低0.11元,比国家保护价每市斤低0.15元,后期价格涨势较弱。目前收购量较去年减少,农民观望情绪浓;收购价格太低,收购渠道压级压价严重。 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收购市场管理,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提高收购价的市场透明度,让农民心里有本“明白账”。 要切实执行好最低收购价政策 建议参照2009年、2013年处理芽麦政策收购不完善粒超标 信息中心日前联合、、、等四省农业厅(委)信息中心,对主产区夏粮收购市场调研,总体看,调研地区夏粮再获丰收,市场运行总体正常、有序。但是,受生长中后期持续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部分地区品质下降,市场购销清淡,收购进度偏慢。 部分地区新粮销售不畅,农民利益受损 今年新麦上市以来,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积压在存放条件较差的农户和经纪人手中的品质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有些个体收粮点和规模种粮户存放条件较差,缺乏烘干和通风等设施。进入夏天高温潮湿季节,积压的大量不完善粒超标如果不及时处理,将进一步发霉变质,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也影响国家安全。 部分地区个体粮商盲目入市,资金风险极大。个体粮商是收购市场中重要的一环,其经营模式是从农户手中收了再卖到粮库或企业,赚取每斤三、五分钱的差价。但其经营行为往往存在盲目性,资金风险极大。 托市收购启动迟缓导致农民利益受损。虽然各省托市收购启动时间明确比较早,但启动手续审核相当严格,启动缓慢,导致一些地区托市收购并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受病虫影响地区农民种麦收益大幅下降。尽管调研地区总体单产提高,但受病虫影响、不完善粒超标地区单产、品质、价格均下降,在成本基本持平或略增的情况下,每亩地收益大幅减少。 施策保障粮农收益 在国内供需形势宽松、和饲料行业需求不旺,以及部分地区新麦品质问题突出等因素影响下,今年收购形势相对复杂。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农户的需求,提出如下建议: 短期看,一要尽快解决不完善粒超标销售问题。建议参照2009年和2013年处理芽麦的有关政策,将不完善粒收购标准放宽到20%,执行托市收购;对于不完善粒20%以上的,通过给酒精等工业用粮企业提供一定补贴的办法,鼓励其消化一部分。二要切实执行好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新麦市场偏弱运行,托市收购进程会持续较长时间。要进一步强化等有关主体在收购中的责任,在执行托市收购过程中,根据市场情况,简化有关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起到托市的作用。 中期看,一要鼓励政策性收购主体多元化。除系统外,可委托部分有仓容、经济实力强的加工企业参与托市。二要加强对个体粮商的市场监管。建立个体中间粮商行业准入标准,对其相应资质如仓储能力与设施、质量检验设备、资金实力等做出明确规定,促进市场流通规范有序。三要加大对规模种粮户储粮与卖粮方面的扶持。要进一步加大对其扶持,提高其晾晒场地、烘干、仓库等生产经营设施配备率。同时,在收储政策、收储安排等方面向规模户倾斜,促进农业资源集约经营的实现。四要完善“一喷三防”等生产补贴政策。由于中央资金下拨偏晚,在天气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不能及时防治,给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建议补贴资金及早下拨到位。 长期看,一要切实加强扶持加工企业。采取技改贴息等政策,促进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及产品结构升级,向初加工、精深加工方向转化,实现加工增值。二要促进生产扶持政策由重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我国优质专用供应偏紧的问题一直存在,在当前国内外价差巨大的情况下(7月中旬硬红冬麦到岸税后价比国内优质麦销区价低0.42元/斤),进口压力也很大。要根据区域条件,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鼓励发展优质专用,满足加工企业需求。三要加强公共信息服务。今年收购市场出现的问题也反映了政府在信息公共产品提供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因此,必须考虑应用大技术,提供准确、客观的基础信息和专业的预测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