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上旬,新季早稻迎来集中上市期,随着湘鄂皖赣相继启动托市收购,带动市场氛围回暖。早籼稻作为南方储备粮轮换的主要品种,在国储维持敞开收购的时间里,市场价有望向1.35元/斤的托市价逐步靠拢,但上涨幅度及节奏取决于国储仓容及收购力度。 早稻价格止跌企稳 博朗咨询谷物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安徽省池州市晾晒2015年普通早籼稻收购价2500元/吨(水分含量15%~16%),与上周持平;江西省南昌市优质早稻收购价2600元/吨,抚州市临川县普通早籼稻收购价2560~2580元/吨,上饶市鄱阳地区普通早稻收购价2500~2520元/吨,萍乡市米厂早籼稻收购价2600元/吨;湖北省荆州市优质早稻收购价2640~2660元/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晾晒早籼稻收购价2520元/吨,优质早稻2640元/吨,衡阳市普通早籼稻收购价2500~2560元/吨,优质稻收购价2600元/吨,汨罗市新季优质早籼稻收购价2620元/吨,均稳定。 收购主体方面,主要以粮商下村屯收购早稻交售粮库,或有烘干能力的企业少量采购为主。但米企收购早稻主要目的是填补新季中籼稻上市前的市场空缺,收购态度谨慎。 国储库存处于高水平 早稻作为一年中最早上市的水稻作物,具备水分含量低、质量稳定、耐贮藏等优点,南方多将其作为储备粮轮换的主要品种。7月28日,中储粮率先在安徽、江西、湖南3省启动托市预案,7月30日湖北省也启动了托市收购。 虽然2015年托市价与上年度持平,但仍高于当前优质早籼稻市场价60~100元/吨。在早籼稻托市政策执行初期及中期,市场收购情绪将维持高涨,有望带动稻价止跌反弹。 但需注意的是,近年水稻托市持续展开,但国储拍卖进展却不顺利,“进多出少”令各产区仓容分布并不均匀。据笔者从中储粮调查获悉,目前可供动用的托市陈早籼稻超过730万吨。国储库存处于较高水平,收购后期受制于仓容问题,国储托市力度恐会减弱。 进口冲击国内需求 今年我国对东盟国家的稻米进口关税实施20%的优惠,且不占用当年的进口配额,目前国内外大米价差巨大,因此进口大米数量再度增长,将减少国产早籼米的市场需求量。 截至8月2日当周,泰国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为370美元/吨(港口离岸价),周环比下跌10美元/吨,同比下跌65美元/吨;越南5%破碎率大米报价为340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0美元/吨,同比下跌130美元/吨;巴基斯坦5%破碎率大米价格为355美元/吨,周环比下跌25美元/吨,同比下跌90美元/吨。 近期泰铢走软打击泰国大米价格领跌,而越南湄公河主产区正处于新稻收割高峰时期,也令该国的大米报价承压,短期亚洲大米的偏弱格局恐难改观。 随着国内余粮逐步消耗,中远期早籼稻价格有望向2700元/吨靠近,但下游早籼米需求难有实质好转,加工企业静待中晚稻上市。因此,一旦国储收购进程受制于仓容而出现放缓,早稻上涨进程料将受阻,而托市价恐将成为优质早籼稻后期难以突破的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