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静观粮市寒意浓

时间:2015-09-16 16:28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今年的中国粮市,就如同进入秋季的天气一般。一场秋雨一场寒,场场秋雨场场寒。 据国家 局统计,截至 9 月 5 日, 、 等 9 个主产区各类 企业收购新产 6098 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

今年的中国粮市,就如同进入秋季的天气一般。一场秋雨一场寒,场场秋雨场场寒。
据国家局统计,截至95日,9个主产区各类企业收购新产6098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953万吨;8个主产区各类企业收购新产59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76万吨;9个主产区各类企业收购新产油菜籽14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93万吨。今年、早稻、油菜籽收购的一个共同突出特点,就是“减”字,减少幅度分别达到13.5 %11.3 %57.1%

从收购量的“减”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寒意浓”的中国粮油市场之因。

全国丰收,局部遭灾导致收购量减少

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称,2015夏粮总产量14106.6万吨(2821.3亿斤),比2014年增产447.0万吨(89.4亿斤),增长3.3%。在夏粮丰收的大好形势下,仍然有省南部、省、等省的部分地方受到阴雨灾害的袭击,导致不完善粒增加,超出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规定不完善粒在10%以内的标准,无法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

面对农民丰产不丰收的困境,有关主产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放宽收购质量标准的政策。省政府决定7月下旬在亳州、阜阳、宿州、蚌埠、六安、滁州、淮南、淮北等8市的重点县(市、区)启动省级临时收储,对不完善粒在20%以内、容重不低于710(710/),省级临时收储价为1.1/斤;8月中旬省政府决定省财政从主食产业化发展贴息资金中,安排至少1500万元对不完善粒超标市县进行定额补助,支持市、县政府对加工企业、主要是主食产业化加工企业收购2015年不完善粒超标的银行贷款给予适当贴息,在资金、仓容等方面支持用粮企业积极入市收购超标,增加市场收购数量,缓解收储矛盾;省政府决定828日至930日、在襄阳、随州、荆门、荆州、孝感5市的重点县(市、区)启动临时收储。对2015年生产的不完善粒在10%-20%(不含10%,含20%)之间、容重在710/升(含)以上的纳入临时收储范围;不完善粒超过20%,不列入临时收储范围。纳入临时收储范围,杂质小于1%(含)、水分小于12.5%(含)的临时收储价格为每市斤1.1元。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放宽收购标准的政策,但是,由于部分地方受灾较重,仍然有超过20%不完善粒的无法及时出售。在往年不完善粒超标的可以进入饲料企业,作为替代品加工饲料。但是,今年我国饲料消费的主要品种——的市场价格急转直下。目前,主产区的等地的市场价格已经跌到每市斤1元以下,省新产价格更迭破0.9元以下,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在此情况下,比营养价值低的不完善粒超标替代之路就走不通了。现在,包括省在内的不完善粒超过20%,市场价格已经降至9毛多钱。即使这样,也很少有人问津。

面积减少,旱情袭扰,早稻收购量锐减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5早稻播种面积5715.4千公顷(8573.1万亩),比2014年减少79.5千公顷(119.3万亩),下降1.4%早稻单位面积产量5894.8公斤/公顷(393.0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25.6公斤/公顷(1.7公斤/亩),增长0.4%早稻总产量3369.1万吨(673.8亿斤),比2014年减产32万吨(6.4亿斤),下降0.9%

在廉价进口冲击下,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逐渐趋弱,部分农户改双季稻为单季稻;“屋漏偏遭连夜雨”,部分地区早稻移栽时发生旱情,也影响了早稻种植。

与市场接轨不力,油菜籽遭遇“滑铁卢”

据有关部门预测,2015年上半年中国的油菜籽产量为1388万吨,同比增长1.2%。但业内人士称,中国上半年油菜籽产量低于官方预期。

不论上半年中国油菜籽产量如何,今年国家取消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是油菜籽收购量锐减的主要原因。过去几年,我国一直实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2014年每市斤2.55元。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的第一年,在廉价进口菜籽油打压下,新产油菜籽的收购价格降至每市斤1.6——1.8元左右。虽然载诸如省按每市斤不低于2.30元(国标三等质量标准,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0.02元)的价格公开挂牌收购2015年省内新产油菜籽后,油菜籽的市场价格局部有所上升,但是,市场价格总体下行的行情依然难改,企业慎收,农民惜售。

夏粮收购即将在9月底结束的时候,新产陆续登场。如同阵阵秋凉一样,秋后的市场“寒意”渐浓。

据新华社830日报道,从获悉,今年我国秋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其中水稻、等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为夺取全年丰收奠定了较好基础。

秋粮又将获得丰收的好消息,使“寒意”渐深的秋粮市场带来了凉风阵阵。910日,合肥市场上三等(下同)收购价格每市斤1.31元,收购价格1.47元;宜丰普通中籼稻的收购价格1.36元,优质中籼稻收购价格1.40元,优质稻黄华占市场收购价格1.60元;抚州普通中籼稻的收购价格1.35元,优质中籼稻(丰两优)收购价格在1.58元,优质稻黄花粘收购价格1.60元;襄阳普通稻市场价格1.30元,国家二级优质稻1.35/斤。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主产区,除极少量优质品种外,市场价格均低于国家等部门公布的2015年生产的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138元和155元。

纵观今年秋粮市场格局,不同方面将面临“三难”:

不启动最低收购价农民“增收难”

近年来,我国市场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巨大。价格低廉、数量不断增加的进口,严重制约了国内稻米市场价格。据海关统计,今年 1-7月我国进口量为174.1万吨,同比增加23.9万吨,增幅为15.97%。截至目前,我国单月进口量已连续4个月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这其中还不包括数量非同小可的走私

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测算,同等质量的,我国的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30%左右。进口不但在我国销区,就是在主产区也都是“遍地开花”。具有巨大价格优势的进口,将国产普通市场的空间挤占得越来越狭窄。

随着新产的大量上市,市场价格必将快速回落。

对于种粮农民来讲,其产出不能弥补生产投入,并获得适当利润,就会毅然决然地调整种植结构。他们或者改种其它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或者减少种植面积,或者粗放经营,或者撂荒。

保证种粮农民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最优的选择,就是国家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根据世贸组织的约定,我国在配额内是不会停止进口的。虽然国家打击走私的力度在加大,但漫长的国境线,蚂蚁搬家式的运输方式,使走私很难遏制。在进口面前,国产稻米市场价格短期内不可能有起色。

执行多年的最低收购价,除了今年维持去年价格外,连年提高的价格,既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也远高于国内市场价格。寄希望今年市场价格达到与种粮农民预期的价格,或者达到与最低收购价差不多的价格,在今年是不现实的。

作为负责任的人民政府,对广大种粮农民来讲,一定要讲究诚信。国家有关部门在今年2月份就发布了最低收购价;5月份又发布了《2015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时间为2015916日至2016131日。现在低迷的市场价格,让更大种粮农民翘首以盼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启动。

启动最低收购价国家“收粮难”

收购进口量、储存量三量齐增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工作的头等问题。

据有关测算,预计到20159月底,国内三大主粮政策性库存结转数量仍有2.06亿吨左右,约占当年消费量的40%;如果加上国家和地方储备库存与社会库存,数量就更加庞大。

国家今年启动最低收购价的决心应当是肯定的。但是,大量政策性占用了绝大部分粮库。在夏季收购时,有的地方已经显现出仓库捉襟见肘了。

作为比夏粮收购量更大的品种,所需要的仓库更多。

解决秋季收购仓库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要加快国家新增1000亿斤仓库建设、尽快投入使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维修可以使用的旧仓;按照标准、租用国有企业以外企业的仓库。在以上措施解决不了仓库问题时,允许临时搭建简易仓库或者露天堆。

加工企业面临“生存难”

在“稻强米弱”中苦苦挣扎的加工企业,近年来通过大浪淘沙已经所剩无几。

加工企业之所以生存难,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工的产品销售难。按照普通最低收购价每市斤中等价1.38元计算,加工出的出厂价在2.10元左右,比进口同等质量高出差不多0.50元。

现在能够开机生产的企业,只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能够收购到国家一级优质稻的企业,这样的加工出的优质米深受消费者青睐;另外一种是能够买到储备粮轮换的企业。由于储备粮到时必须轮出,储备粮承储企业即使亏本,也要按照市场价格出售。这样,加工企业就可以借此加工出市场价格能够接受的

国家一旦启动最低收购价,市场粮源绝大多数就将流向国库。加工企业对新粮,可以说是可望不可及。因而,停产、半停产依然如故。

寒意尽显的我国市场,昭示着社会各界要尽己所能,发挥聪明才智,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