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成”)因拖欠农民粮款而新闻缠身,然而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大成的境况远非拖欠粮款这么简单,其目前已深陷停产困境,或濒临破产。 有媒体报道,作为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大成从2013年底至今总计拖欠农民粮款达人民币8000万元。据了解,实际上,由于生产运营资金基本断流,四大银行(工、农、中、建)停止了新增贷款,大成被迫在2015年3月11日向长春市政府正式提交了停产报告。业内人士分析,大成自身对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判断不足盲目扩张,内部管理失控以及并购重组不顺畅等情况,应为造成大成陷入困境的主因。 “停摆”半年 “门口天天聚集着要账的人,农民、供应商、施工队……业务涉及到的领域都有,各种欠账。”大成子公司、长春大成实业集团的工人感受颇深。 “每当听说有新的重组的消息,人来的更多。”工人们表示,来要账的人大多会日复一日地空手而归,因为,即便是长春总部办公楼,除了一些领导,上班的人也已经不多了。而据消息人士透露,实际上,大成从3月底开始,已全面停产至今达半年。 东方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上市公司中止生产经营,应该作为重大事项来披露,若未如实公告至少其信息披露是不充分的。 “由于资金紧张,大成向政府提交停产报告,深层原因是判断政府可能会伸出援手,但愿望落空,政府只给了一点儿补贴。6月初大成德惠赖氨酸工厂复产,但没多长时间又停了。”前述消息人士表示,随着8月份猪肉价格的上涨,德惠赖氨酸工厂部分恢复了生产。 公开信息显示,大成是吉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1996年创办。目前年玉米加工能力居全球第三位,赖氨酸产能为全球第一位,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液态葡萄糖生产企业,年产规模约120万吨。2001年3月16日在香港上市。、8月31日发布的半年业绩公告显示,截止到 跨越发展 十多年时间,大成从一家淀粉加工厂发展成一家巨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但为什么最近短短两年中,竟会走入亏损、停产境地? 2005年起,吉林省亦开始谋划“打造生物化工、专用车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两个千亿级产业”。 在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目标写进“十二五”规划之前,2005年10月,长春玉米工业园区成立,园区位于长春市兴隆山,总面积61.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1.9平方公里。园区的具体定位是:将以大成玉米化工醇技术为核心,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打造成全球第一个以玉米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和生态塑料的生产、加工中心和精细化工产品加工中心,最终建成年处理玉米量800万吨,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以玉米化工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中国最大的生物产业基地。“兴隆山原来是一片荒地,大成玉米园区上马后,那路修得能跑飞机。”当地人如此描述“玉米园”带来的最直观改变。“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多的优惠政策,无论是土地、税收还是贷款。这一切,成为大成转型、扩大生物化工产业投资的催化剂。”知情人士表示。 据了解,2009年,由于规划过大,在兴隆山玉米产业园配套设施仍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力促大成尽快入园,给予了更为优厚的条件:土地几乎是零地价,同意大成自己搞发电厂配套,但这种小火力发电厂并不符合政策规定。2012年,大成属下的长春金宝特生物化工公司搬迁进来之后,在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便开始生产和销售。“而且,当国家的四万亿砸下来的时候,银行争着给大成送钱,相当一部分贷款根本不用抵押。”上诉知情人士表示。 2010年5月,大成下属公司长春大合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获吉林政府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 据了解,上述计划如果完成,化工板块销售额可达100亿元,但与千亿的距离显而易见。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大成2014年报”当中所做的“不发表意见”的陈述多达十项。该陈述称:“我们未能取得足够适当审计证据以作为提供审核意见的基础。因此,我们不会就综合财务报表是否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真实公平地反映贵公司及贵集团于 何去何从 “从2012年徐董事长病逝后,大成的经营就每况愈下。”大成一位不愿具名的员工如是表示。 据了解,大成董事长徐周文病逝后,3年之内大成已经换了三任总经理,但未能令大成经营出现起色。抛开徐周文的继任者能力不谈,专业人士分析,大成近些年自身在经营上已走入误区。 首先,赖氨酸主业扩产太快,大成本身对市场过剩缺乏充分认识。2009年,赖氨酸产能从40万吨扩大到80万吨规模,此时市场已严重过剩。 其次,认为用提升质量的投入不如用在规模扩大上。产品集中在低档、低纯度的品种,常年没有太大提升。比如,葡萄糖主业一直停留在低档次的液态糖,却没有去很好占领结晶葡萄糖市场。哈尔滨、吉林兴隆山和辽宁锦州的下属公司扩大淀粉产能时,这些产品已是微利或者濒亏。而急于扩大产能到100万吨的同时,生物化工醇项目的副产品植物沥青严重积压,低价销售削弱了新产品的盈利能力。 另外,新上项目缺乏论证,投资缺乏约束。大量举债发展,短债长用,将短期借款当做长期投资,没能很好把握国家扶持政策。 那么,大成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世界500强之一、韩国最大食品集团希杰,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跟大成谈合作,但现在收购意图明显。公开信息显示,5月10日,希杰集团社长到长春与省长会面。 希杰是全球赖氨酸第二大企业,如果入主大成,将成为全球最大赖氨酸企业,将把中国的梅花集团、中粮生化等远远抛在后头。饲料行业的基本原料定价权将不再属于国人,我们以后吃猪肉和鸡肉肯定不是现在这个价格了。”上述专业人士表示。 而中粮集团将收购大成的消息一度也甚嚣尘上。据说长春市政府亦属意于中粮,但苦于中粮开出的条件太过苛刻,银行不能接受。 8月份初有消息说吉林省交通投资集团拟入股重组,交通投资集团是接受当地几家银行债权人委托,代表国资增资入股。 但据猜测,按照双方商定的意向协议,该投资基金控股49%或许并非企业最终走向,“可能还得与中粮、希杰或阜丰集团等专业化公司洽谈,毕竟这个基金不了解全球市场和经营业务。”上述专业人士表示。 然而,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能否通过18亿港元注资,撬动起20万吨生物化工醇、80万吨赖氨酸和120吨淀粉糖的产能?如何消化近152亿港元的债务?如何重组经营管理架构、洗脱家族管理色彩?这一个个依然是待解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