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湖北收购:普通稻靠“政策”优质稻靠“市场”

时间:2015-10-04 09:34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目前,新季中晚籼稻大部分已收割完毕且集中上市,购销趋于活跃。由于品质及收购主体不同,价格差异明显。 品质不尽相同价格差异明显 湖北黄冈地区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 1.3 ~ 1

目前,新季中晚籼稻大部分已收割完毕且集中上市,购销趋于活跃。由于品质及收购主体不同,价格差异明显。

品质不尽相同价格差异明显

湖北黄冈地区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1.31.31/斤,黄华占收购均价1.38/(水分14%,杂质1%以内);孝感地区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1.31.35/斤,两优系列收购均价1.38/(国标三等);荆门地区普通中晚籼稻收购均价1.3/斤,两优系列收购价1.321.38/(水分13.5%,杂质1%以内);荆州地区普通中晚籼稻1.31.35/斤,两优系列收购均价1.38/(水分14.5%,杂质1.5%);襄阳地区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1.231.25/斤,两优系列收购价1.271.3/(水分13.5%,杂质3%以内)

社会收购将增国企收购或减

据湖北省农业厅调查,预计2015年全省中稻面积1908.45万亩,比上年增加20.49万亩;预计单产625.5公斤/亩,增加6.9公斤/亩;预计总产238.75亿斤,增产5.17亿斤,增幅2.21%。预计全省晚稻面积728.01万亩,比去年增加18.65万亩,增幅2.63%;预计单产460公斤/亩,增加4.79公斤/亩;总产66.98亿斤,增产2.4亿斤,增幅3.71%

预计今年该省中晚稻商品量为223亿斤左右,全社会收购量在205亿斤左右,比上年增加3亿斤左右。预计国有企业收购量65亿斤左右,比上年略减,其中托市收购30亿斤,储备粮轮换收购26亿斤,商品粮收购9亿斤。

稻米供需宽松市场持续低迷

我国粮食市场供给相对宽松,购销总体低迷,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形成明显的购销价格倒挂、内外价格倒挂的局面。今年湖北省2013年、2014年产托市中晚稻拍卖销售量分别为16.08亿斤和10.6亿斤,分别仅占当年托市收购量的32%29.6%,且销售成交量呈逐月下滑趋势。

加工利润微薄企业销售不畅

受整体市场低迷的影响,加之金融机构银根收紧,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开工率不高,采取以销定购,加快周转,保本微利经营。大米加工企业省外销售量也在减少,湖北省两优系列大米已在南方成为食堂米,逐步面向低端消费群体,南方米粉加工所用的普通稻也被低价进口米替代。大米主要流向是本区域超市、商店、学校和工地,销售范围缩小,企业加工量呈减少趋势。

国企仓容不足民企仓容闲置

一方面,国有粮食企业托市收购存在缺口。据调查,预计全省国有企业托市收购仓容缺口在10亿斤左右。其中,荆州缺口1亿斤,襄阳缺口1.6亿斤,孝感缺口0.9亿斤,荆门缺口2.2亿斤,黄冈缺口0.9亿斤,随州缺口1.6亿斤。

枣阳市、宜城市、谷城县、荆州区、京山县、沙洋县、随县、曾都区、大悟县、应城市、罗田县等21个县市国有企业仓容不足矛盾较为突出。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现有大量仓容。在荆州、荆门、襄阳、随州等粮食加工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民营企业还有40亿斤左右的空仓容可以利用。若民营企业仓容得不到有效利用,国家又不对湖北省执行跨县集并,该省仓容矛盾将难以缓解。

收购资金困难企业少收少存

由于近年来金融机构银根紧缩,粮油加工企业贷款面临困难,中晚稻市场收购资金短缺矛盾将较为突出。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加工企业为减少资金占压,会采取少收少存的策略,将增大湖北省托市收购压力,加剧库容紧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