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 国内米价能否如愿上涨
时间:2016-02-22 01:48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次
春节刚过,国内大米市场购销基本处于休市状态,米企纷纷表示节后询价及订单量较少,因此将开机计划推迟至元宵节后。或许从2015年的米市旺季不旺,淡季更淡行情中已不难推断得出
|
春节刚过,国内大米市场购销基本处于休市状态,米企纷纷表示节后询价及订单量较少,因此将开机计划推迟至元宵节后。或许从2015年的米市“旺季不旺,淡季更淡”行情中已不难推断得出节后会是如此行情。但面临春节前国内大米加工行业呈现的稻涨米未涨市场行情,米企在经营成本的考量上或将在节后上调米价,幅度在40-60元/吨不等。那么米价能否如愿上涨呢?下面笔者与大家进行简单分析。
截止到2016年1月31日国家中晚稻国储收购全面结束,稻价未出现如小麦式断崖下跌行情,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储托市收购力度强,收购总量较往年明显增多,使得农户手中余粮不多,从侧面上对稻价给予一定的支撑。同时,中晚籼稻托市收购结束之时,正值春节大米销售旺季,市场需求相对较好。即使湖北产区实行了15年优质中晚籼稻竞价销售,但投放量仅为10078吨,实际成交50.3%,成交均价2770元/吨,与当前湖北市场收购价基本持平,对市场影响十分有限。同时,2015年截止至2月中旬东北及南方籼稻产区基层优质粮源逐渐较少,米企均表示2015年产稻价节后将呈易涨难跌走势。黑龙江产区圆粒水稻米厂收购价为2800-3000元/吨、吉林产超级稻按照2.35元做米、江苏产晚粳稻按照1.90-1.95做米、安徽产丰良优1560-2700元/吨、湖北产丰良优最高价2800元/吨。由此不难看出无论从原粮供应量上还是成本支出上,米价上调都在情理之中。但从节后终端需求仍显低迷,大米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以及米价大幅上涨动力不足等利空因素影响下,市场调价还需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春节过后,东北米与南方米间存在较大价差,竞争优势不明显。主要是春节前受节日效应影响东北米已提早涨价,其走货也稍显顺畅,下游经销商备货相对充足。同时,东北米价相对较高,截止到2月中旬,黑龙江产圆粒大米出厂价在4300-4400元/吨、长粒大米出厂价5100元/吨、江苏晚粳米出厂3800-3900元/吨、优质中晚籼米3900-4200元/吨、安徽产优质中晚籼米4000-4200元/吨、湖北产优质中晚籼米4100-4360元/吨。与同等的江苏产晚粳米价差在400元/吨,在南方低价米冲击下,节后市场消耗较慢。
另一方面:2016年进口大米配额已下发,国内3-4月份将有大批的进口米陆续到港。其中部分进口贸易商表示,越南产冬春季新米即将下市,国内大米价若小幅上调,其两者间的价差将进一步扩大,在本就供应充足的格局下,未来国内米市竞争将更加激烈,在经销商不断施压的情况下,国产米上涨压力重重。
综上所述:利空因素占多不支持国内米价上涨,预计短期内米价还将呈稳中偏弱运行。再加上节后包括国家储备粮投放及地方陈粮大量出库,市场原粮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将得到缓解,若国储改变顺价销售的原则,以此来刺激米企参与购买积极性,未来将有更多的低价米持续挤占大米市场销售份额,因此建议米企可根据自身销售情况灵活上调米价,但不宜过分期待上调空间。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