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我国主产区早稻全面上市,收购高峰来临。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相继启动托市收购。从当前调研结果来看,早稻托市虽然已经启动,但大部分粮库还在做最后的准备,腾仓、检修设备、更新机器等,只有少数粮库已经开始收粮,全面收购预计在一周后展开。 全面收购预计在一周后展开 据了解,湖南岳阳早稻市场收购已经开始半个多月,粮库预计在本周末可以敞开收购。从之前的调研情况看,水灾对当地早稻造成的影响较大,出糙率下降,不达标的早稻比例有所增加。据当地农户介绍,单产减幅三至四成。收割前期水分大,局部地区达到30%以上,毛粮地头出售价仅为0.8~0.9元/斤。收割后期连续两周的晴好天气,使得早稻水分下降到14%以下,水分控制较2015年要好。 常德早稻托市收购已经开始,当地早稻的主要问题为质量下降明显,瘪粒多,出糙率下降,单产只有500~600斤/亩,当地农户售粮价为1.21元/斤。 益阳地区早稻正在轮换,托市仍在准备当中。从轮入的早稻质量看,2016年早稻出糙下降,杂质增多,下属有个别县市因灾颗粒无收。 江西早稻上市情况较为乐观,质量、单产与去年基本持平。宜春当地刚开始收购时,受前期阴雨天气影响,有极少的早稻出现发芽情况。随着天气转晴和持续高温,发芽现象消失。当地早稻单产在800~900斤/亩,为正常年景水平,当地农户出售价为1.18元/斤,农户售粮积极性较高。 安徽因地理上靠近浙江,近年来以种植优质早稻为主。受浙江储备粮收购影响,当地早稻收购价较高,集中在1.27~1.28元/斤。浙江每年早稻的缺口在200亿斤左右,2016年早稻补贴后收购价在1.40~1.42元/斤,安徽省至少有150亿斤流入浙江。 市场流通粮源预计小幅增加 综合分析,笔者认为,2016年早稻减产在预料之中,减幅保守估计两成以上。受前期洪涝后期高温影响(气温连续超过35摄氏度),2016年早稻品质下降明显,出糙率降低,不完善粒增加,千粒重减少。 2016年托市收购量仍然较大,市场流通粮源预计小幅增加。因早稻品质下降,将有部分早稻在出糙率方面达不到75%的要求,对于等外早稻,粮库拒收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会有部分差粮留在市场。2013~2015年,我国早稻托市收购量持续下降,由2013年的575万吨下降至2015年的301万吨。由此可见,2016年早稻托市收购量预计在300万吨上下浮动。 价格方面,国标三等以上早稻将由托市保底,在1.33元/斤平稳运行;三等以外早稻将由市场主导,价格或远低于托市价运行,两者供需面将呈现截然相反的走势。 江西早稻或“一枝独秀” 由于湖南、湖北、安徽受天气影响较大,产区早稻品质、产量受损严重,相比之下,2016年江西早稻将成为市场上的“一枝独秀”。 关于早稻的实际产量,目前市场争议较大,但可预见的是,3000万吨属于严重高估早稻的生产能力。(中国粮油发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