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镇江粮油加工行业难中求进、稳中奋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丹阳面粉加工企业集群在全国特别是华东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代表了镇江粮食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随着国内外粮食形势的变化,当前粮油加工行业同样也暴露出产能过剩、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创新不足、效益下降等诸多问题。今年年初,镇江市粮食行业协会以全市部分粮油加工企业为样本,对推进粮油加工行业供给侧改革进行了调研。 现状及问题 产能过剩,开工不足,产业层次低。2015年全市大米、面粉和油脂企业开工率分别为44.8%、73.7%和56.2%,粮油加工行业的初级加工能力相对过剩,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中高端产品开发滞后,市场销售严重不足,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不强。 市场需求不足,粮食库存居高,粮食价格低迷。近两年,不受国家配额控制的低价大麦、高粱、木薯干等玉米替代品进口激增,对以养殖业为主的粮油加工副产品销售冲击很大,全市面粉副产品黄粉和麸皮价格已分别从2014年年底每斤0.95元和0.90元下降到目前每斤0.6元和0.5元左右。 资产负债率高,企业融资困难,杠杆率偏高。部分粮油加工企业最初是由私营粮油小作坊发展而来,自有资本较少,资产负债率高。同时,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加工企业属于“三农”小微企业,在扩大生产、技术改造等方面很难享受贷款支持,审批周期长,迫使企业转向民间借贷,且借贷资金比重过大。 企业成本上升,优惠政策不到位,利润率下降。据调查,2015年大米、面粉、油脂三类企业产量加权平均,电耗、人员、财务和管理成本同比分别增长15.9%、16.1%、17.0%和21.1%。同时,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理想,2015年列入统计的58家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利润持平,利税却增长31.3%。 发展定位不准,管理落后,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缺乏准确的发展定位,有的高息融资,盲目扩张房地产、太阳能等行业,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管理手段落后,品牌意识不强,“丹阳面粉”至今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粮油产品价值链的增值环节越来越多、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而企业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明显滞后。 对策及建议 镇江市粮油加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从粮油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从粮油产品全产业链角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去产能,促进粮油加工行业兼并重组。一要调整产品生产结构。二要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出率。三要推进行业的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集约水平。如丹阳面粉加工行业,探索采取以“丹阳面粉”为区域品牌或以泰兴“苏三零”模式企业产权为纽带的集团化重组。四要对一些资不抵债、产品无市场、资金链断裂的“僵尸企业”直接破产,退出市场。 去库存,着力解决粮食库存结构性矛盾。一要严格控制玉米替代品的进口,采取阶段性的配额和技术性措施,促使粮油加工主副产品恢复到合理水平。二要分清不同粮权去库存。三要加快对地方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实施“定向拍卖、财政补贴”的扶持政策。 去杠杆,优化企业股权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一要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股权结构,扩大股权融资,探索混合经济新模式。二要鼓励、培植有条件的企业利用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财务杠杆。三要充分利用营改增和对中小企业扶持优惠政策,降低债务和费用负担,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另外,就是降成本,最大限度提高企业效益;补短板,不断增强企业内生活力。同时,要重视各类行业性和综合性的信用评价,提高企业诚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