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头图由海洛创意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互联网+农业,是互联网与农业的一次跨界与融合,其作用方式是将互联网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充分应用到农业产业链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旨在推动农业的转型与升级,最终把农业引领到智慧农业的道路。 而互联网+农业B2B,是互联网+在农业领域进行突破和实践的重要运营模式,主要通过若干个“B”有机衔接,并最终打通产品、信息、资金在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整个通路。同时互联网+农业B2B具有规模大、机会多、风险小等特点,成为未来农业电商发展的重心,也是行业内外各企业争相追逐的红利点。 《互联网+农业(B2B)行业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构成:互联网+农业(B2B)的大环境分析,互联网+农业(B2B)的现状分析,互联网+农业(B2B)的遭遇问题及未来趋势。 一、互联网+农业(B2B)的大环境分析 政策
互联网+农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如火如荼展开,然而互联网+农业B2B电商正是传统农业在转型与升级过程中表现的最为积极、最引人瞩目的一种运营模式。 图1.1:2015年中国互联网跨界农业重要政策汇总 国家明确提出把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政策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物流设施的完善、网络信息的普及、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有所努力,只有通过这些元素的协作才能提升农村电商的应用水平,才能培育出多元化的农村电商的市场主体。 传统农业正是在互联网的渗透中走向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电商化、农业生态化。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传统农业利用互联网手段去进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与演进。农业电商化正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只有大力发展农业电商才能解决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整个环节中所面临的痛点,也只有这样农业现代化也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最终把中国农业推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向农业的生态化。 国务院、农业部颁发的一系列“互联网+农业”指导意见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为互联网助力农业的转型升级给予了强大的后盾,中国农业B2B电商终于迎来了春天。 经济 2015年是中国大改革、大调整、全面推进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全面步入“攻坚期”的一年,GDP增速的持续下滑为6.9%,成为1990年以来增速最低的一年。2015年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新常态”中最艰难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