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国农业事件 美国取消农业直补 迈向农业保险时代 2014年2月,美国农业新法案除规定联邦政府每年的农业开支预算约1000亿美元之外,还在农业政策方面进行了最大的调整——取消了实施近18年、每年耗资近50亿美元的农业直接补贴,同时扩大农业保险项目覆盖范围和补贴额度,以突出保险在防范农业生产风险中的作用。这项拖延两年方才出台的新农业法案,为美国未来5年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新法案意味着美国的农业发展由直接补贴时代,向农民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不同农业保险的时代转变。”美国国家农作物保险服务协会总裁汤姆·扎卡里亚斯说。 取消当前执行的农业直接补贴,是因为该补贴只依据最初确定的历史种植面积,但随着时间变迁,即便现在没地可种,也能依此条例获得补贴,而且直接补贴更容易引起贸易纠纷。新法案不仅改变了“吃空饷”的情况,还“可保障农民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或者农产品价格下跌时获得补偿”,奥巴马说。比如新增的农业风险保险,当参保农民的农产品价格低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14%时,将开始获得补偿。保险赔付不设上限,保证农民在农产品价格下跌时,依然能获得往年平均水平86%的收益。参与该保险的农民只需承担35%的保费,剩余的65%由政府承担。 之所以革新农业保险,是为了更好促进农业发展,并以此作为美国未来农业政策的着力点——扩大农业出口的基础。2009-2013年是美国历史上农业出口最为强劲的5年,总出口额超过6570亿美元。不过,在经济学家看来,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此次加强农业保险的举措,其政策外溢效果不可小看,因为美国政府提供的农业保障,是世界上大部分农民所无法享受到的,这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不利,可能引发新的贸易争端。 加州干旱改变全球农产品市场 如果将加州单列为一个国家,它将是全球第九大农业生产国,它盛产蔬菜水果,也是美国最大的牛奶盒奶制品产地,同时也是美国第四大养牛产地。但2014年,拥有3800万人口、450亿美元农业经济的加州陷入500年来最严重的超级旱灾,这恐将严重影响加州其粮食出口,全球谷物及肉类价格恐也将因此出现上涨。 与2012年美国中西部大旱时德克萨斯和奥克拉荷马州发生的一样,持续的干旱在加州造成的结果就是农场主无力支付家禽和畜类的饮水和牛类的草料成本,只能早早地变卖。水的价钱超过往年的10倍,养牛业主需要为每英亩面积水面上每英尺高的水支付1350美元,而在正常年份这个价钱仅为100美元。当然,美国可以从墨西哥和南美进口更多的农产品来满足需求,但是价格就不可避免地上升。 加州农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现代化的灌溉系统。专家说,水让我们可以种植更高价值的作物。现在,我们种水果和蔬菜,而北达科他州为我们种植小麦。如果加州没有水,加州就将变成北达科他州。从长远来看,加州可能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所用的水创造更高价值。加州在杏仁、开心果和酿酒葡萄上仍存在优势,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意味着它能更轻松的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因为水的成本过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放弃种植玉米和棉花。加州的玉米种植面积较去年下降34%,而小麦的种植面积下降了53%。棉花的种植面积下跌60%,而杏仁的种植面积上涨超过50%。 据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预计,2015年加州依然干旱。干旱将使得农业损失超过15亿美元,并使加州减少17100个工作机会。 美国大米“搅局”国际市场 国际大米出口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而在对中国这个最大的稻米消费国的争夺上,又增添一个强劲的对手——美国。美国长期低调地占据着全球10%的市场份额,是除东南亚国家以外最大的大米出口国。 国际需求是美国农民生产大米的指挥棒。实际上,美国大米在进军中国市场之前,已经成功进驻其邻国韩国和日本——两个同样以大米文化著称的国家,成为又一个“向爱斯基摩人推销冰块的范例”。其实美国很早就想敲开中国大米市场的进口之门了,但由于一些具体的规定问题而搁置了。遭到中国市场拒绝,倘若放在10年前,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中国当时的大米进口规模实在是很小,美国农场主可以依靠国内买主和墨西哥、加拿大等传统国外市场将大米售出。而如今,中国粮食的进口需求越来越大,影响到世界各地的农业生产者,使他们不得不就是否顺应中国作出抉择。而且,顺从中国的企业的确看到了“红利”。2013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258亿美元,而10年前,这个数字为50亿美元。 目前,横亘在美国面前的是大米检验检疫议定书问题。该议定书将决定美国大米出口商须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害虫等有害因素。双方的分歧凸显出美国农产品生产商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他们要么顺应中国,要么就可能被这个世界最大的新兴消费市场拒之门外。一旦协议达成,据估计,美国每年出口至中国的大米能够达到几百亿美元,这将使中国成为美国粮食的最大买家,数量相当于墨西哥和日本之和。 总体而言,美国这一“搅局者”对大米进口国是个好消息,选择又多了,价格又便宜了。但对于出口国而言肯定是个不大不小的挑战。短期看来,国际大米出口市场的格局还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泰国、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仍将占领前几个位。 三、货币贬值下的粮食生产大国阿根廷大豆将迎创纪录丰收 为何仍囤积 全球通胀最严重的两个国家——委内瑞拉和阿根廷都曾是大宗商品繁荣的受益者,前者靠石油致富,后者依赖大豆产业生财。可惜大宗商品难现过去十年的辉煌,两国都走到了经济崩溃的悬崖边缘。过去一年多,阿根廷比索对美元已经重挫36%,通胀年率超过30%。2014年7月,因阿根廷在美国法院以及一小撮美国对冲基金债权人的狙击下陷入选择性债务违约,这也是2002年以来的第二次主权债务违约,导致阿根廷难以从国际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加剧了通胀危机。 比起美元、黄金以及汽车,囤积大豆抗通胀更有“阿根廷特色”。阿根廷是全世界第三大大豆出口国。尽管2014年阿根廷迎来大豆破纪录丰收,但大豆的交易额却非常低。由于大豆是美元定价,因此可以保护种植者免受比索贬值的损失。“有了新的贮存技术,大豆可以保存18个月。眼下美元每天都在涨,种植者当然要等到一个高价卖出。”罗萨里奥的交易员说。 不过,就在农户的大豆库存创下历史新高之际,国内外大豆价格却在大幅下跌。按照阿根廷官方的大豆出口价格计算,农户囤积了约2300万吨大豆,价值约97亿美元。由于自7月份以来大豆价格已经下跌近20%,这意味着过去三个月里农户持有的大豆市场价值损失高达27亿美元。咨询机构称,大豆价格将在2015年延续下跌趋势,官方汇率和黑市汇率存在差异,以及生产成本上涨,将对阿根廷农户的利润造成冲击。 而阿根廷政府靠央行的外汇储备来偿还债务,需要通过出口大豆来增加外汇储备,阿根廷政府正在向农户施压,以加快大豆销售步伐。阿根廷经济部长已在电台发表讲话称,随着时间推移,比索汇率将趋于稳定,通过囤积谷物来进行外汇投机是个错误的决定。谁知道,相比起相信这些政客,哪个才是错误的决定呢? 巴西总统连任 怎样影响农产品价格 不过,巴西现总统罗塞夫获连任,浇灭了市场对于政策改革的期望,雷亚尔当日盘中大跌3.2%,创2011年以来最大跌幅。巴西货币贬值,意味着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优势,出口有望增加。作为世界牛肉、鸡肉、咖啡、大豆和糖果主要出口国,以及玉米和棉花出口市场的生力军,巴西总统选举更重要的意义体现在其对世界农产品市场格局产生的影响。 卢布暴跌 境外种粮农民大批粮食回运 2014年大贬值的货币还有俄罗斯卢布。受俄罗斯粮食和油料作物丰收及卢布贬值影响,黑龙江农民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境外农业园区种植的粮食大批回运中国。卢布贬值引发的对外贸易冲击波最先击中的是中国农民在俄境内种植的粮食价格。俄中合作建立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已有70多个,开发土地面积近40万公顷。除少部分流入当地市场和预留下一年种子,将有超过九成种在俄罗斯的境外粮食返乡回国。绥芬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预计,今年年末至明年年初经由绥芬河公路口岸入境返销大豆总量将达2万吨,创近年新高。 四、巨额补贴:政府难以承受之重韩国大米征收513%高关税引五国申诉 韩国对大米市场的保护力度非常大,这并非出于经济的考虑,更多是政治的裹挟,因为韩国农民对选票的影响很大,其对市场开放的敏感程度也“超乎我们的想象”。 对于韩国政府开放大米市场的做法,在野党和部分农民团体强烈反对。全国农民会总联盟18日在首尔举行示威活动。有报道说,部分农民团体成员试图冲入农林畜产食品部记者会的现场,但被警方阻止。全国农民会总联盟方面表示,农林畜产食品部没有和农民团体达成任何协议,就单方面宣布开放大米市场,他们会像10年前一样进行斗争,要求市场开放的政策无效。 中日韩都面临农业改革困局 农业改革可能是中、日、韩三国竞赛的关键战场之一。虽然日本和韩国早就已是发达国家,但其农业仍遗留着严重的“小农经济”影子。2013年上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出的“安倍经济学”改革方案中,农业改革就是核心内容。 在日本和韩国,农民长期受到政府的补贴,同时农民有着很强的政治影响力。然而,现在的农业问题可能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日本正在就加入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贸易协议进行谈判,农业补贴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而韩国提出513%的大米进口关税率,已经遭到了包括中、美等五国在内的联合抗议了。日本农业改革委员会主席Takeshi Niinami正在建议安倍,削减对种植大米农户的补贴款,同时建立土地银行,把零碎的农地整合成大片的农地,那么企业就可以租用老农民闲置的农地。安倍去年12月曾表示,农业部门的改革是最困难的。鉴于法律的障碍,土地银行只能今年在特区试点。 中国的“三农”问题就更复杂了,可以说,日本农业存在的问题中国几乎都存在。过去一直是农业补贴工业, 没有所谓对农补贴过度问题,但现如今,以最低收购价政策为主的粮食补贴制度也成为了问题。农业改革之路漫漫啊! 作茧自缚的泰国大米补贴计划 2011年底,当时的泰国英拉政府推出了农业补贴政策,承诺以大约每吨550美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大米,较市场行价高出50%左右。可企图控制市场的政府却反遭市场报复。就在泰国开始囤积大米的时候,印度恢复了长期中断的大米出口。菲律宾等主要大米进口国也吸取了2008年米价飙升的教训,开始生产更多大米。国际米价非但没涨,反而从2008年每吨逾1000美元的高位滑落至当前的约390美元。泰国被迅速挤出了国际市场,巴基斯坦、越南和印度等国异军突起。印度两年前超越泰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更重要的是,政府无法以接近买入价的价格出售巨大的大米库存。2011年和2012年头两季收成的帐面损失已经达到40亿美元。补贴计划已经没有资金,对农民的支付也被拖欠。2014年1月, Sisaket的村长甚至上吊自杀了,原因是他无法拿到自己和邻居参加政府补贴项目的大米款。 2014年6月,在泰国陆军司令接管了英拉政权的同时,也接过了一长串有待解决的问题。泰国大米补贴计划给该国造成了92亿美元的帐面亏损和1700卖不出去的库存,要命的是,质量低于标准的大米达80%。此外,还有20万吨大米从米库中消失。 面对巨量的库存,泰国政府只能降价销售。现在泰国大米的价格比实施补贴政策前的要低30%。随着政府调整稻米政策,泰国大米重新赢回竞争力。使得其有望重新夺回头号大米出口国的称号。FAO预计2014年泰国大米出口量将增长53%,达到1020万吨。2015年泰国大米出口量将进一步提高,达到1100万吨。 反其道而行之的是,2014年越南食品协会将破碎率25%大米最低出口价格提高到410美元/吨FOB价,比目前的底价375美元高出9%,从2014年7月28日生效实施。这个曾经借泰国大米收购政策之机而抢得更多国际市场份额的国家,现在不但不吸取泰国的前车之鉴,反而重蹈覆辙,此举令人费解。不过,9%的提高幅度不能和泰国50%的幅度相比,但在当前国际大米市场供应充足,出口国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这也足够影响其出口了。USDA预计2014年越南将出口650万吨大米,比上年减少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