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对南美收割令市场供应增加预期下,预计美豆需求劲头难以延续。一方面,截至2月12日当周,2014/15年度累计出口3950万吨,约占USDA对出口最新预估数值的81%,随着销售进度的深入,预计美国大豆总体销售步伐放缓。另外,截至2015年2月19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961749吨,低于之前一周的1336578吨,是去年10月份以来首次低于100万吨。本年度迄今的累计出口检验量的同比增幅进一步缩窄,亦反映出美国大豆出口正在出现季节性放慢。另一方面,据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的月度数据显示,该协会会员企业在2015年1月份压榨了1.62675亿蒲式耳大豆,相当于443万吨,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但较2014年12月的1.65383亿蒲式耳出现下降。在美国豆粕出口量后期减少的预期下,美国难以维持如此高水平的压榨量。 在旧作销售高峰期过后,在未来两三个月里美国农户准备春耕,新季度大豆种植面积成为影响远期大豆供应的重要因素,因此需重点关注此方面信息。美国农业部在年度农业展望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15-16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8,350万英亩,略低于去年的8,370万英亩,这一数据出乎市场意料之外,低于市场预期的报告数据一出使得美盘受到支撑,呈现振荡反弹走势。笔者认为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还存在向上调整的可能,这是因为美国5月大豆与玉米合约比价仍有利于提振农户种植大豆意愿。美国农业部每年公布两次种植报告,其中3月底公布大豆、玉米灯作物的年度种植意向报告,将在4月1日公布的此报告对美盘走势有着重要影响,后市需重点关注。 (三)资金需求促进销售,国产大豆继续承压 由于价格低廉的进口大豆冲击国产大豆压榨需求,东北油厂开工意愿萎靡,加之食品需求增速有限,企业对收购国产大豆的积极性弱于往年,截至2月10日,内蒙古、黑龙江等5个大豆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173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26万吨。节后南方大型批发市场购销启动,但成交清淡,各地销售价格基本与年前一致,北方市场正月十五后交易逐步恢复,随着供需双方入市,市场购销活跃将有所回暖。总体来看,节后国产大豆购销缓慢恢复。由于年后农户备耕资金需求提高,出售意愿提高,加之农户手中余粮量偏高,市场供应的增加或令大豆价格继续承压。 大豆上市以来价格偏弱运行,直补政策难以扭转大豆种植收益低于玉米的态势,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尽管直接补贴金额发放之后,农户的收益会得到一定弥补,但由于发放至农户手中的时间在4-5月,晚于大豆播种期,农户可能因为资金不足而造成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对远月大豆期价构成底部支撑。 (四)3月为进口大豆淡季,制约粕油供应增幅 2015年1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688万吨,环比下降19.3%,同比增长16.4%,也是1月进口量的历史最高水平。1月大豆压榨量在730-750万吨左右,大豆库存有所下降。2-3月份我国进口量将出现季节性下降,预计月均进口量在450-480万吨左右,3月可能会出油厂大豆供应相对偏紧的情况。4月开始随着南美大豆陆续到港,进口量开始恢复,4月进口量预计在500万吨左右,届时进口大豆供应料再度转向宽松。总体来看,未来两三个月里,进口大豆供应先转向略偏紧,再逐渐过渡到宽松格局。 目前压榨利润有小幅盈利,考虑由于年前饲料企业补库,压榨厂库存下降导致豆粕现货价格上涨,预计短期内压榨利润或延续盈利现状,有利于节后油厂开机率的恢复。但是由于3月进口量出现季节性回落,开机率难以恢复至节前的超高水平,在压榨原料供应稳定的情况下,开工率维持正常水平的概率较大,一旦油厂压榨原料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油厂开机率将有所下滑,制约下游产品豆粕及豆油的供应增幅。 (五)受制于压榨原料供应,豆粕库存增幅放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