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玉米市场走势对2015年有着教科书式的示范意义,对2015年市场农户、贸易企业以及用粮企业的采购模式和库存策略等均有较大影响。 临储收购或重演上年“疯狂”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近3年来,国内玉米供给过剩均超过2000万吨。其中2013年年度结余达到2489万吨,2014年达到3976万吨。 预计2015年全年供需结余也在2950万吨。 从东北地区农户余粮来看,以5%的农户自留粮比例估算,春节后东北地区农户商品玉米余量在1500万吨左右,贸易商存粮700万吨左右。市场存粮有限,临储收购继续大量增加的空间有限。目前,东北地区用粮企业库存水平约1~1.5个月,部分企业库存加远期合同预计能达到3个月。后期市场有较大用粮缺口,6月 份之后粮源将依赖成本较高的政策粮,市场主体看涨心理较强。 从华北地区来看,河南、河北及山东农户整体售粮进度达到60%,农户余粮近四成,供应相对充足。去年春节前,华北地区玉米销售缓慢。但春节后3~4月份,大量河北、山东及河南玉米倒流东北,导致当地玉米迅速消耗,同时用粮企业库存普遍偏低,7~8月份出现严重缺粮的情况。
2014年生猪养殖持续亏损,成为自2011年以来亏损最严重的一年,并且亏损持续时间创最长纪录。从盈亏平衡线附近跌至深度亏损线的时间长达12个月,全年猪粮比价仅年初两周位于6∶1以上,甚至在春节等消费旺季也出现亏损的罕见行情。 正是由于2014年生猪市场全年亏损,养殖企业淘汰过剩母猪产能加快,尤其是在2014年第四季度。因此,市场预计2015年生猪存栏量会较2014年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而且下降势头有可能持续至2015年底。 玉米库存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014年,临储玉米收购数量巨大,贸易企业和用粮企业库存水平很低,农户售粮积极,国内玉米库存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农民手中余粮已经很少,很多农民将自留粮都卖给了国家;二是由于在丰产背景下市场预计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贸易利润不大,各类贸易企业玉米库存大减,流通环节玉米存量明显低于往年水平,市场估计,2014年至少有1500万吨玉米从贸易商手中转到收储企业;三是用粮企业库存水平明显压缩,部分饲料企业库存水平低至15天用量以内,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库存水平较往年平均减少3个月用量。 由于玉米市场库存结构改变,大量粮源进入临储,商品粮流通量下降,市场刚性需求需要依靠政策粮源满足,东北地区玉米市场交易模式趋向单一化。临储收购结束以后,市场将进入竞价交易模式。由于大部分粮源进入临储,6月份之后,大多数东北产区和南方销区的用粮企业粮源均依靠参与临储玉米竞价交易获得。 由于国家收的多了,市场留的少了,6~10月份玉米市场供应主要依赖国家政策粮,玉米市场定价机制也就由市场转向政策。玉米价格就是政策粮交易成交价加出库费用、运输费用等,各地玉米价格走势趋向一致。 2015年,临储收购总量仍处于天量水平,库存仍处于国储一家独大的畸形状态。贸易商及用粮企业受2014年市场行情影响,2015年增加库存储备的积极性显著增强。1月上旬开始,华北地区贸易商和用粮企业已经开始做远期库存。春节后,市场主体购销积极,若水分条件合适,企业将继 续提高库存水平。东北地区贸易商及用粮企业库存水平也高于上年同期,这将缓解国有库存太高而商业库存不足的不利局面,也将对2015年玉米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与临储玉米收购量相比,农户和企业库存结构变化不算太大,不足以改变未来的整体价格走势特征。 国际市场供给将继续充裕 由于美国玉米产量大幅增加,国际市场玉米供需状况好转,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我国进口玉米的到港成本也大幅降低。2013年6月份以来,玉米进口到广东港口的完税价格开始显著低于国产东北玉米在广东港口的成交价格。截至2015年3月初,进口美国玉米到广东成本的完税价格在1500元/吨左右,较广东港口东北玉米成交价格低950元/吨左右。2015年,廉价进口玉米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冲击始终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