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国内小麦市场无论是同6月份还是同上年同期相比均显得运行低迷。新麦市场购销降温,收购价格稳中偏弱;陈麦市场购销清谈,国家临储小卖拍卖成交始终处于低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跌势明显,受供给充裕、出口疲弱的影响,美国小麦期货价格连跌四周,为2011年6月以来最大月跌幅。 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7月30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355元/吨,较月初的价格下跌6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108元/吨,同比下跌4.40%。 另据相关机构格数据监测系统显示,7月初小麦监测均价为2512.67元/吨,月末监测均价为2496.67元/吨,下跌16元,跌幅为0.64%。 面对国内新小麦市场收购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南方麦区质量偏差小麦“卖难”的问题,安徽省于7月28日启动省级小麦临时收储,放宽收购标准。笔者认为,部分地区收购标准的放宽,虽有利于活跃小麦市场购销,缓解区域农户“卖难”问题,但受市场整体供给充足、需求疲弱的制约,8月小麦市场整体仍难有大的起色。 新麦价格稳中偏弱,质差小麦卖难明显 7月份,主产区新小麦市场购销活跃程度较6月份有所降温,南方麦区部分地区集中收购已基本结束,而北方麦区市场收购延续不温不火,新小麦价格整体显得稳中偏弱。 7月30日,河北石家庄地区新小麦进厂价格244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小麦进厂价格242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小麦进厂价格235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小麦进厂价格2360元/吨,部分地区价格较6月同期下跌10—30元/吨。 由于此前对不完善粒小麦收购没有放宽标准,今年南方麦区部分地区的品质偏差小麦大量滞留于流通环节,低价难销的现象较为明显。当前湖北省不完善粒12-20%、水分13%的白麦市场收购价2080-2160元/吨,较6月中旬2240—2300元/斤的价格下跌了120—160元/吨,一些贸易商前期所收购的大量不完善粒小麦无法出手。 7月28日,安徽省启动省级小麦临时收储,放宽收购标准,不完善粒在10%至20%(不含10%,含20%)的小麦收购价格为每市斤1.10元。此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活跃小麦市场购销,缓解区域农户质量较差小麦“卖难”问题。 7月份,南方销区终端市场需求依旧疲软,新麦采购仍然一般。当前广东地区各港口2015年新产普通小麦港口报价均在2500-2530元/吨;2015年产优质白小麦9023广东港口报价2570-2580元/吨左右。福建福州港口2015年产普通小麦到港口报价2500元/吨左右;新产优质白小麦到港口报价2560-2570元/吨。 新麦收购较为缓慢,进度同比大幅下滑 同6月份相比,主产区新小麦进度依然显得缓慢。无论是国家托市收购还是市场收购,收购数量均大大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国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河南、江苏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小麦449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443万吨。 截至7月25日,河南全省累计收购小麦128.7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54.1亿公斤。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67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34.4公斤;按市场价收购61.7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19.7亿公斤。截至7月26日,安徽省全社会收购小麦674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369万吨,托市收购308万吨,同比分别减少327万吨、316万吨、313万吨。 截至7月23日,湖北省累计收购小麦41.02亿斤,较去年同期减少23.88亿斤;其中,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6.15亿斤,同比少购22.69亿斤。今年夏收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将往年偏慢,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对后期行情预期不佳,企业在收购时态度谨慎,市场收购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今年江淮、黄淮地区小麦质量不如上年,部分地区小麦质量偏差,由于国家托市收购政策执行严格,不符合质量的小麦难以入库,收购数量下滑相对当明显。 面粉价格基本稳定,麸皮起伏相对明显 7月粉,国内面粉市场已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尤其是随着各地气温的快速升高,面粉在储存方面的难度大大增加,制粉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各地面粉价格虽稳中显得偏弱,但整体市场也相对稳定。 监测数据显示,7月30日,面粉价格延续近期走势,保持整体稳定。河北石家庄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06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10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14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14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040元/吨。 相对于面粉价格稳中略显偏弱的行情,7月份麸皮价格波动起伏较大。上中旬,由于制粉企业开工率较低,麸皮供应减少,加之生猪价格上涨,部分饲料原料走高,带动麸皮看涨预期,不到20天的时间麸皮上涨了约400元/吨。而到了7月下旬,随着饲料企业补充库存基本完成,加之气温较高,麸皮难于保存,价格开始有所下滑。 7月30日,河北石家庄地区麸皮出厂价格118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麸皮出厂价格124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麸皮出厂价格130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麸皮出厂价格136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麸皮出厂价格1400元/吨,广东广州地区麸皮出厂价格1500元/吨,部分地区较本月高点的价格下滑了60—120元/吨。 7月份,由于麸皮价格走高,小麦及面粉价格稳定,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较6月份增加。7月31日,河南郑州中等白麦采购成本2440元/吨左右,特一粉出厂价3140元/吨,麸皮价格1400元/吨左右,加工每吨小麦费用200元,理论利润预估为95元/吨,较6月30日理论利润预估-60元/吨增加155元/吨。 陈麦市场购销清谈,拍卖成交低位徘徊 由于市场处于新小麦上市时期,再加之面粉市场行情偏弱,7月份陈麦市场购销加清淡,大多表现有价无市,部分企业基本停滞了陈小麦采购。 当前,河北石家庄地区陈小麦进厂价为258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陈小麦进厂价为255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陈小麦进厂价为258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陈小麦进厂价为252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陈小麦进厂价为2540元/吨,与月初的价格基本持平。 7月28日,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河南、安徽两市场共投放小麦114.82万吨,实际成交1.2万吨,成交率为1.05%。其中河南市场投放托市麦30.01万吨,成交0.29万吨,成交率0.97%,均价2500元/吨;安徽市场投放84.81万吨,成交0.91万吨,成交率1.08%,白麦均价2474元/吨,混麦均价2484元/吨。 7月29日国家临储进口麦拍卖会计划销售存储于浙江、青海的2013年美2号软红冬麦12924吨,实际成交663吨,成交率5.13%,成交价2550元/吨。 初步统计,7月国家共投放临储小麦共计3382998吨,实际成交39835吨,平均成交率1.2%。投放临储进口小麦共计75199吨,实际成交13750吨,平均成交率18.28%。 据市场人士分析,新麦上市期间政策性小麦成交普遍较低,主要是因为新麦价格便宜,对陈麦购销形成一定冲击。另外,由于气温升高,面粉消费需求减少,也抑制小麦的需求量,加之小麦国有库存量大,政策性小麦成交低迷的情况也符合市场的预期。 市场依旧不温不火,8月麦价仍难起色 7月份,夏收小麦市场购销依旧不温不火,收购进度缓慢,主要的原因是市场供给充足而需求疲弱,市场各主体对后市小麦行情看淡,收购积极性不高。就8月份的市场来看,尽管部分地区启动了小麦临储收购政策,有助于解决质差小麦“卖难”问题,但对整体市场估计影响不会太大,偏空状态下小麦行情8月份仍难有大的起色。 一是政策对市场支撑力减弱。近年来我国小麦价格在夏收期间不断上涨,主要的因素是得利于政策的支撑,而今年小麦夏收市场国家政策对市场的支撑力度与拉动效应均明显弱于往年。 二是市场供强需弱矛盾加剧。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夏粮产量数据公告显示,全国夏粮总产量14106.6万吨,比2014年增产447.0万吨增长3.3%。其中谷物产量13020.9万吨,比2014年增加419.5万吨,增长3.3%。相对于夏粮的增产及小麦市场供给充足,而市场的需求却持续低迷,供强需弱矛盾加剧。 三是进口小麦增加态势明显。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进口小麦42.91万吨,比去年同期的11.23万吨增加31.68万吨,增幅为282%;比上月的36.77万吨增加6.14万吨,增幅为16.69%;我国小麦进口已连续2个月大幅增加。虽然国内外小麦市场联动性不强,但在巨大的国内外价差以及国产优质小麦供应偏紧的格局下,下半年我国小麦进口将会增加,这将会相应加大国内市场的供给压力。 供给充裕出口疲弱,7月美麦大幅下跌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7月份全球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15/2016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7.2196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41万吨;消费量为7.142亿吨,比上月预 计数调减536万吨;期末库存为2.1981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1741万吨。预计美国2015/2016年度小麦产量为5846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74万吨;国内消费为3372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14万吨;期末库存为2290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74万吨;显示小麦市场供给充裕。 7月份,受供给充足、出口疲弱的影响,美国小麦期货价格已连跌四周。月底CBOT 9月小麦期货结算价报4.99-1/4美元,本月下跌幅约19%,为2011年6月以来最大月跌幅。 7月29日,9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20.9美元/吨,合人民币1351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886元/吨,比去年同期跌53元/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