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显示,本年度最后一船美国玉米将在8月上旬到港,8月份进口玉米以乌克兰玉米为主。8月份美国高粱到港量也将急剧下降,但澳大利亚和阿根廷高粱有所补充,预计总量不会出现明显变化。进口玉米和杂粮总量下降,将对8月价格有一定支撑,但国内贸易商出库意愿较强限制涨幅。 产区现货市场价格稳中有降 本周(7月27-31),东北地区玉米市场价格以稳为主,华北地区稳中有降。7月30日,黑龙江绥化14%水分二等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2100~2180元/吨,内蒙古通辽2300~2340元/吨,吉林松原2210~2250元/吨,辽宁沈阳饲料企业收购价为2320~2340元/吨,均与上周基本持平。 河北石家庄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为2270~2280元/吨,与上周持平;山东潍坊2350~2380元/吨,菏泽2270~2280元/吨,河南鹤壁2250~2260元/吨,均下降20元/吨。 大连商品交易所1601合约价格在2000元/吨上下波动,这比当前港口收购价格低300元/吨左右。期货市场价格显著低于现货市场,说明玉米市场对后期持较强看跌预期。 尽管新季玉米临储政策尚未明朗,但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临储玉米库存,市场普遍认为政策利空。在此情况下,原本持粮待涨的贸易商和粮库惜售心理明显降低,尽管当前出售利润不高甚至亏损,但为预防后期亏损更大,贸易商和粮库出库意愿较强。 与此同时,深加工和饲料企业在下游需求疲软和粮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对采购玉米非常谨慎,大多只维持安全库存,随用随采。因此,采购成本相对偏高的临储玉米成交整体低迷也不足为怪。 本周山东加工企业大面积下调收购价,正是厂门到货充足所致。总体而言,加工企业采购谨慎,而贸易商和粮库急于售粮,玉米市场价格稳中下行。 港口玉米去库存进度加快 本周北方港口玉米价格止涨趋稳,港口玉米去库存进度继续加快。7月27日,辽宁锦州港14.5%水分辽吉玉米收购价2300~2330元/吨,理论平舱价2400~2420元/吨;鲅鱼圈港口14.5%水分辽吉玉米收购价2300~2330元/吨,理论平舱价2390~2430元/吨,均与上周末基本持平,比7月初上涨40~50元/吨。 截至上周五,北方四港玉米库存共计313.9万吨,比前一周下滑17.2万吨,同比增长108万吨。该周北方四港集港量11万吨,增加5.4万吨;下海量27.8万吨,增加3.3万吨。南北贸易顺价,北方港口发运量增加,近两周去库存进度加快。 广东港口玉米价格冲高回落。7月30日,广东深圳港口14.5%水分辽吉优质玉米成交价为2470~2500元/吨,质量偏差的玉米2450~2470元/吨,均比上周下降40~50元/吨,仍比7月初上涨70~100元/吨。截至7月27日,广东港口玉米库存合计44万吨,比前一周五增加15.7 万吨。其中,内贸玉米库存9.6万吨,提高7.5万吨;外贸库存34.4万吨,提高8.2万吨。由于南北贸易顺价,广东港口内贸玉米到港增加,加之进口玉米持续到港,玉米库存数量回升,压制玉米价格。 淀粉价格下滑加工利润下降 本周,国内大部玉米淀粉价格下跌,副产品价格上涨。7月30日,吉林长春玉米淀粉出厂价为2900~3000元/吨,比上周下降100元/吨;辽宁沈阳2950~3050元/吨,下降50元/吨;河北石家庄2950~3050元/吨,山东潍坊2950~3050元/吨,均下降150元/吨。 辽宁铁岭玉米胚芽粕(蛋白含量18%)出厂价为1350~1450元/吨,河北石家庄1200~1400元/吨,山东滨州1300~1350元/吨,均比上周上涨50~100元/吨。吉林梅河口一级玉米油出厂价为8200元/吨,与上周持平;山东滨州8300~8400元/吨,上涨200元/吨;河北石家庄8300~8400元/吨,上涨100元/吨。 前期副产品价格低迷,淀粉企业纷纷对淀粉挺价,加工利润尚可,淀粉行业开工率提高至70%左右。但下游需求仍相对不足,为消化库存,部分地区淀粉企业降价销售。 天气改善CBOT玉米期价下跌 本周三,CBOT玉米9月合约报收367.75美分/蒲式耳,比前一交易日下跌7.25美分/蒲式耳,比上周同期下跌35美分/蒲式耳,跌幅8.69%。在经历7月上中旬玉米期价不断冲高后,下旬出现显著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