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11月份之后,我国大米市场价格急转直下。在稻谷连年增产、廉价进口大米不断增加的格局下,国产大米渐渐“待在闺中”。大米加工企业每况愈下,不少企业淘汰出局,勉强支撑的企业也举步维艰。 前移产业链:源头获取优质稻谷 仔细研究我国大米之所以滞销的原因,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质量问题。 国外大米能够畅销我国市场,或者是由于期不可争辩的质量。如泰国茉莉香米,以其外观晶莹透亮,闻到香、煮得香、吃到香,而闻名天下;或者是由于其价格低廉,而具有绝对优势赢得大众消费者。如东南亚普通大米,2015年底每吨平均低于国产大米745元。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东南亚国家不仅注重大米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大力引进我国的优质稻种,进行广泛种植。不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适合我国消费者需求的大米,更将以澎湃之势倾销我国。 大米是我国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之时,就必须生产出适应人民需要的优质大米。 就目前的加工技术而言,我国的大米加工设备和技术,已经不逊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从根本上讲,大米内在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生产质量的好坏。必须在源头上控制大米的生产质量,才能加工出市场所畅销的大米。 在我国目前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形势下,要农民自觉生产优质稻谷是不现实的。 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是讲究数量,而非质量的。不论稻谷质量如何,只要是同一品种,价格就一个样。如早稻、中晚稻、粳稻,不管品质怎么样,一样的品种,就是一样的价格体系。 对于种粮农民来讲,最为注重两点:一方面是生产的稻谷有没有人要;另一方面是生产的稻谷能不能卖出好价钱。 对于第一方面,有最低收购价保护,农民不担心;对于第二方面,就要看市场了。如果生产的稻谷既有人要,又能够卖出好价钱,那何乐而不为呢? 根据农民的心理,大米加工企业要充分利用订单生产的办法,来获取优质稻谷。 在每年的稻谷播种之前,大米加工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生产能力,与种粮农民签订生产订单。明确生产品种、生产方式、农民能够接受的收购价格,并请工商部门给予鉴证,以便双方认真履行合同。 现阶段,国家鼓励农村耕地流转的政策,为大米加工企业获取优质稻谷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有条件的大米加工企业,可以很好地运用国家政策,适应农民的需求,直接生产优质稻谷。 大米加工企业直接生产优质稻谷的有利条件:一是国家鼓励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条件下,合理流转耕地。截至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03亿亩,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二是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不断增加,越来越缺乏劳动力。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三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雨后春笋般发展,只要组织、调度好,发展优质稻谷生产唾手可得。 放宽视野流转耕地。对于本地资源有限的大米加工企业,可以放宽视野,在国内、甚至到国外寻找能够生产优质稻谷的地方,流转耕地。 有了耕地资源,大米加工企业要成立专业的生产部门,招聘专业的生产人员,充分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搞好优质稻谷生产。 加粗产业链:依靠科技增值增效 简单的大米加工,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大米加工企业也不可持续发展。 从发达国家的大米加工企业发展来看,只有在精深加工上挖掘潜力,方能保持大米加工企业长盛不衰。 在此方面,应认真学习发达国家大米加工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