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取消玉米临储的同时为什么没有公布目标价格

时间:2016-03-31 16:11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宣布, 2016 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临储政策取消后,国家将给生产者以直接补贴。应该说,玉米临时收储政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宣布,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临储政策取消后,国家将给生产者以直接补贴。应该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并不意外。自从确立粮食目标价格制改革以来,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已于前年取消,去年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也历史性地下调,市场已经普遍预期2016年国家将会彻底取消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目标并不追求整体的粮食自给,这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确保口粮的绝对自给是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目标的重点。大豆、玉米作为非口粮作物,率先进行政策调整是可以预期的。

但是,之所以拿大豆、玉米率先动刀,除了上面说的非口粮原因之外,还是更现实的困难所致。对于大豆而言,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是因为中国大豆市场早已完全放开,国外大豆可以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进口大豆占据了8成以上市场份额,国内大豆价格也早已与国际接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国产大豆,只要大豆市场价格不上涨,要想以高于当初购进的价格卖出就基本不可能。这意味着,临时收储的越多,进口大豆的市场空间就越大(国产大豆被高价收购囤积起来退出了流通嘛),进口大豆的市场份额就越高。临时收储美其名曰保护国产大豆,实际上是在为进口大豆清理门户,打扫战场。结果是我们的钱越花越多,国产大豆库存越来越高,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这显然是一条死路。

玉米的情况稍有不同。玉米有关税配额保护,实行临时收储,不至于为进口玉米清理门户、打扫战场。但是,玉米的主要用途是饲用,而饲料用粮的竞争者实在太多,小麦、高粱、大麦、DDGS等在饲用方面都是玉米的替代品。这样的话,临储高价收购国产玉米,就为高粱、大卖、DDGS等没有配额保护的进口粮食打开了市场空间。2015年,三者总进口量达到2825万吨,远超473万吨的玉米进口量。本质上还是在为国外粮食腾出市场空间。据估计,当前国内玉米库存量在2.5亿吨左右,如果没有临时收储政策,这些玉米大部分本来是要进入市场形成有效供给的(不过市场价格会被压低),但是因为临时收储政策,自从生产出来后就进了仓库,为进口粮食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2.5亿吨的玉米收储成本是惊人的,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程国强的计算,这个费用一年是630亿。

实际上,任何农产品的保护性收购都是在自废武功,培养竞争对手。前几年泰国高价收购本国大米,结果大量原本属于泰国大米的国际出口市场份额被越南大米占领;我们多年来提高大米收购价,结果越南大米、巴基斯坦等大米趁虚而入。这些国家的大米以前是很少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中国高价托市,给了它们进入中国市场、面对中国消费者的机会。一旦在中国建立了品牌信任度、获得了稳定的目标消费群体,今后国产大米要想再抢回市场份额就难了。

回到本文的主要议题上,显然,当前玉米库存不可能继续增长下去了,取消临时收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都是市场的明牌。问题是,玉米要想去库存,仅仅取消临时收储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把上亿吨的库存玉米卖出去才是大难题。

当然,没有卖不出去的商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但是,显然政府不可能不设底价拍卖所有临储玉米的。如果那样的话,不但是中国玉米生产者的灾难,也是世界玉米生产者的灾难。不设底价拍卖玉米,意味着不但中国的玉米价格被压得很低,全球玉米价格都会被压得很低。那样的情况下,国外玉米(及其替代品)侵占中国市场的场景将被颠倒过来,成了中国库存玉米大规模出海,国外玉米农场主纷纷破产。先是高价收购玉米,吸引国外纷纷扩大玉米生产出口中国;然后大幅降价清理玉米库存,玩死前期扩张产能的玉米生产国。阴谋论者可能为此叫好,没错,这固然打击了国外的玉米生产者,但是国内的也照样深受其害啊,完全是损人损己的行为。

现在,政府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清理玉米库存成为市场的焦点。强调的一点是,2016年玉米的目标价格很重要。临储取消后会代之以直补,而直补的多少与目标价格直接相关。目标价格定的越高,农民得到补贴就越多,生产的积极性就越高,玉米产量就越高,市场价格因此越低;反之则反是。政府的既定目标是去库存,市场价格越低对去库存越不利,因此政策的基调是维持一个相对高的市场价格。这意味着2016年的玉米目标价格不会定的很高,一个较低的目标价格会引导农民减少玉米的种植,从而减少玉米的产量,为库存玉米流通创造条件。截至330日,大连玉米主力合约170120171月交割的玉米期货)已经跌至1435/吨,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最低点基本相当。而2015年玉米临时收储的价格是2000/吨,2014年则是2400/吨。如果玉米市场价格维持在1400/吨,那么过去两年临时收储的玉米毛亏就分别是600/吨和1000/吨,这还没算每吨200多元的保管成本。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清理玉米库存,亏损是惊人的。

政府希望玉米现货市场能维持一个相对高的价格,然而当前期货远月合约的低价或许是政府愿意看到的。为什么呢?因为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是东北玉米播种期,低价远月合约有利于压制农民的播种愿望,减少新季玉米的产量,从而促使玉米后市价格回升。这或许也是政府宣布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同时没有及时公布玉米目标价格的原因。当前公布玉米目标价格是比较敏感的。目标价格太低,生产者方面的阻力会比较大;目标价格高了,不利于去库存。怎么办?先让市场去引导生产,尘埃落定之后,再公布一个比在播种期时稍高的一个价格,两方面都过得去。如果猜测没错的话,玉米的目标价格应该在5月份之后才会公布。(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