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的稻米市场挡不住稻熟的脚步,新一年的稻谷又将上市。目前粮食市场已进入新的供求周期,国内稻谷整体供给宽松、市场低迷、进口大米持续加压,作为稻谷中最早上市的品种,早籼稻对2015年稻谷走势具有探路意义。临近收割期,在对湖北省内早籼稻主产区进行实地调研和一线企业探讨交流的基础上,汇集共识,探觅今年早籼稻市场的发展方向。 一、2015年早籼稻生产形势 (一)全国新季早籼稻产量或与上年持平 今年以来,受托市收购政策得以延续、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深入推进的利好影响,农户种植稻谷意愿增强。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全国早籼稻播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维持在580万公顷左右。但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厄尔尼诺将达到中等以上程度,“南涝北旱”程度将重于去年。5月份以来,南方强降雨已造成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不同程度洪涝受灾。据相关部门统计,江西、湖北、湖南、贵州、重庆、四川等7省份农田受灾面积已达380万亩。目前南方早籼稻进入收割的关键时期,需密切关注气候条件对最终产量形成的影响。预计,今年早籼稻产量仍有可能达到3400万吨,与上年大体持平。早籼稻产量预期仍好,加重市场托市启动预期。 (二)湖北省早籼稻“三增”形势明朗 据湖北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湖北省今年早籼稻生产实现单产、面积及产量“三增”。今年以来,随着早籼稻集中育秧技术在各地全面普及推广,减棉扩粮、减油扩粮等政策的深入实施,湖北省早籼稻播种面积同比去年增加,达到653.4万亩,同比去年增加34.8万亩;亩产386.6斤,同比去年增加0.8公斤;总产达到50.5亿斤,同比去年增加2.8亿斤。其中,荆州早籼稻种植面积149.66万亩,比去年增加2.12万亩,增幅1.43%;预计单产938斤,比上年减少2斤,减幅为0.21%;预计总产14.04亿斤,比上年增产0.17亿斤,增幅为1.22%。咸宁早籼稻种植面积61.7万亩,比去年增加5.4万亩,增幅9.6%;预计单产665斤,比上年减少14斤,减幅为2.2%;预计总产4.1亿斤,比上年增产0.014亿斤,增幅为0.34%。
(三)生产成本与去年基本持平 据调查,今年农民每亩早籼稻总成本617元,比去年增加0.86元,增幅为0.14%。其中直接成本441.35元,比去年减少2.14元,增幅0.5%,主要是种子、农药、化肥等费用略有减少;间接成本176元,比去年增加3元,增幅为1.76%,主要是播种、管理、收获人工费比去年略有所上涨。 二、当前早籼稻市场形势分析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减,有效支撑稻价底部 自2004年开始,我国连续12年出台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逐年提高稻谷收购价格,直至2015年最低收购价政策出现止涨维稳的信号。政策的持续实施对于稳定农户种植热情、提振市场信心、保障国家主粮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自去年7月21日湖北省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后,早籼稻收购价一路攀升,迅速向托市价1.35元/斤靠拢,随后在托市价下方附近稳定运行至今年3月份。此后,随着各级地方储备密集轮出,以及1月6日-8日国家籼稻专场拍卖68万吨的成交量(湖北成交量41619吨)提前透支了市场需求,早籼稻收购价下行至1.3元/斤,并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 (二)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陈稻价格趋于下行 |